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帕米尔的风> 第1章 失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失联(1 / 3)

虽然没有手机,但吴娥能大概判断这是晚上八点左右。行走在阿克陶的江西大道,吴娥习惯性地摸摸口袋,想要掏出手机来拍下阿克陶黄昏的天空。这个动作重复了三四次,吴娥才想起自己的手机弄丢了,而吴娥这趟违反规定独自上街,就是为了找个手机店。

没有手机,吴娥真觉得是把自己丢了。何况是丢失在祖国最西端的边陲小城,爸爸与自己失联,肯定急得不得了。

蓝色的天空还有一抹晚霞的余晕,其中一部分卷成了一个巨大的红五星,像是幼儿园墙上的装饰物。这个装饰物,原是家乡小城的标志性建筑。红五星雕塑横跨在城东通往高速路口的苏维埃大道上。人们把这个巨大的红五星叫做“胜利之门”。装饰物至所以出现在阿克陶,是由于小城捐建的幼儿园,是以小城的名字来命名的。这样,小城的标志性建筑,就成了幼儿园空间装饰的主要元素,以至于吴娥时时觉得自己并非身在新疆,而是人在赣南。

不一会儿,天空上的红五星又变成了一匹天马,飞舞在远处的雪山之上。听幼儿园的民族老师讲,边城阿克陶就是“白山”的意思。白山就是雪山,但吴娥问,雪山是指天山,还是慕士塔格峰?当地的同事并不能确定,因为这是个地理观念问题,就像问,这里是新疆还是阿克陶,问得有点没意思。如果这晚霞真是天马,肯定是来自天山的,说不定就是王母娘娘献给汉武帝的座骑。

晚霞变幻的“天马”飞走了,阿克陶的街灯仍然没有亮起来。如果在老家赣南,这个时候已经是夜色浓重,象湖里老街人气腾腾,文化广场灯光闪烁,自己说不定正和幼儿园的同事置身其中,享受着南方小城温柔的夜色。八月份刚来到阿克陶时,吴娥对天南地北这巨大的时差感到惊奇。八点钟正是爸妈铁定的“探亲”时间。爸妈自吴娥去河南上大学开始,就养成了每天晚上视频通话的习惯,这就是爸爸说的“手机探亲”。爸妈在视频中看到阿克陶晚上八点还一片大亮,惊奇地以为女儿飞错了地方。

没错,八点钟的阿克陶还没有进入夜晚,天空蓝得像一块湖泊。随着夜色的临近,这蓝色越来越深邃。吴娥沿着黄昏的江西大道一路走去。阿克陶小城约二十万平方公里,有五万人口,建得漂漂亮亮,除了店招上不时见到维吾尔语的文字,其实与赣南的小城并没有多大区别,副食店,餐馆,美容店,超市,银行,中国电信,等等等等,在暮光中显得亲切熟悉。国庆将临,小城的店家纷纷挂起了五星红旗,这让吴娥更是感到亲切。

吴娥很想拍下边城的满街的红旗,让爸爸看看新疆人民的爱国情感,但手机不见了,这个愿望暂时只能落空。

下午放学时,吴娥下意识地摸手机,却一直摸不出来。吴娥有点不安,但只能按住自己的焦急,带着微笑引导孩子们离校。从教室到幼儿园大门,吴娥一边脸绽笑容跟孩子和家长打招呼,一边扫视地面,特别是路边的一些角落,看自己的手机是否躺于其上,但是并没有收获。幼儿园的孩子们纷纷离去,吴娥将班里最后一名孩子送完,正想回身入园找手机,一位塔吉克族女孩子跑过来抱住了她。吴娥立马蹲下身子,装开怀抱搂住了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一边叫着小姑娘的名字,阿瓦尔古丽。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民歌的名字,吴娥在音乐教材上熟悉这个名字。当然,这个小女孩跟吴娥熟悉,并不是由于名字特别,而是由于女孩入园时被吴娥安抚过。刚来到阿克陶时,感觉自己工作的幼儿园仿佛是一个“国际班”。吴娥教的是中班,最初教室里汇聚着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故孜族的小孩子,吴娥像回到了大唐西域,强烈地感受到了民族交融的现实。这些孩子肤色各异,有的是棕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吴娥想起了女娲造人的神话,不由为女娲娘娘的巧手感叹。能造出阿瓦尔古丽,更是让吴娥惊叹。

阿瓦尔古丽一头纯粹的金发,脸蛋五官精美到了极致。刚开园的一天,吴娥没课,在校园里观赏着园区的环境布置。这所幼儿园一年前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环境布置主打就是赣南的红色元素,红井呀,一苏大呀,红五星呀。吴娥正在观赏之际,突然听到红五星边上有一个背着小书包的小女孩,独自在抽泣。吴娥走了前去,抱住小女孩子,轻声问,怎么啦宝贝,怎么不去教室上课呢?小女孩看着吴娥,嘴里吐出一串串语音,吴娥一点儿也听不懂。

根据刚刚获得的经验,吴娥知道这个漂亮的孩子是塔族。吴娥只会说国语,而小女孩还听不懂国语,回答吴娥的肯定就是塔族语言。语言无法交流,但吴娥的亲抚动作沟通了人类的心灵。当吴娥抱起小女孩时,女孩并没有拒绝,反而紧紧搂着吴娥。吴娥初步判断是刚入园的孩子,就抱着孩子来到小班。阿克陶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汉族老师,一位是懂得少数民族语言的民族老师,可以翻译孩子们的话。果然,小班的民族老师跟吴娥说,这孩子叫阿瓦尔古坝,孩子说想妈妈,说要回家找妈妈。吴娥把孩子交给老师离开了。

此后,吴娥每次在幼儿园门口送别孩子,阿瓦尔古丽看到了都会跑过来抱抱吴娥,而且总是叫吴娥上她家玩。吴娥为此还认识了阿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