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的议事大堂之中,气氛凝重而又充满着决然之意。
周瑜,这位年少成名且备受东吴上下赏识的大都督,身姿挺拔,面容坚毅,抱拳向孙权进言:
“主公,瑜自承蒙主公与东吴诸贤厚爱,得以担当大都督重任,历经诸多战火洗礼。往昔之战,犹如昨日重现,而此番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后,更是对局势洞若观火。
如今我东吴之将士,个个皆是英勇无畏的勇士,他们怀着对东吴的赤诚忠心,士气高昂,人人皆愿效死力而无悔。我东吴之实力与底蕴,又岂是那曹操能够轻易小觑的?
曹操妄图以一封书信便胁迫我们就范,此等行径实乃不可取。若我们在此时选择示弱退缩,日后曹操定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瑜愿亲率大军,与曹操决一死战,以我东吴之锐士,再现赤壁之战。此战若能得胜,必可保我东吴长久安宁,扬我东吴赫赫军威,令曹操此后不敢再轻易犯我东吴疆土。”
孙权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信任,沉声道:“公瑾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周瑜挥毫泼墨,修书一封回复曹操:
“孟德,蜀吴本交好无间,皆因你长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妄图以武力一统天下,四处征伐,致使生灵涂炭。
我东吴与蜀国才被迫携手联合,以抗击你之强压。荆州之地,本就是我东吴之固有领土,如今不过是夺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旧土,且我东吴已与蜀国妥善商议,达成共识。
你若执意进军,我东吴举国上下必将同仇敌忾,誓死抵抗。你虽兵多将广,但我东吴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定叫你有来无回,铩羽而归。”
曹操在收到此信后,犹如被点燃的火药桶,怒发冲冠,猛地拍案而起,怒吼道:
“竖子周瑜,竟敢如此张狂!吾定要踏平东吴,教其知晓吾之厉害,让其为今日之言付出惨痛代价。”
言罢,即刻传令调兵遣将,整个中原大地顿时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在民间传开,百姓们纷纷议论开来。
在那街头巷尾,人群簇拥之处,有一位老者,满脸皱纹犹如岁月的刻痕,忧心忡忡地叹道:
“这战端又要起了,曹操大军一动,必是地动山摇啊。只盼老天爷保佑,莫要让战火太过肆虐,让百姓们能有一线生机。”
旁边一位青壮汉子却满脸兴奋与敬畏,大声说道:
“君可见那曹军之威武,听闻出征之时,大军行进仿若遮天蔽日,甲胄鲜明夺目,刀枪林立似林,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那气势,仿若能吞灭一切阻挡之物,真乃虎狼之师啊。”
一妇人则掩面而泣,泣不成声:
“吾夫刚被征去军中,此去不知生死几何,这战争何时才是个头啊。家中老小皆指望他一人,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们可如何是好。”
…………
曹操于公元 212 年冬十月,尽起四十万大军,对外宣称乃是替关羽报仇,实则是为了征伐孙权,以实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
大军浩浩荡荡,筹备三月有余,至次年正月,进至濡须口。
曹军阵列绵延数十里,一眼望去,仿若一片钢铁铸就的森林,森然可怖。
各色军旗在凛冽寒风中呼啸作响,如汹涌波涛中的片片帆影,无边无际,似乎要将整个天际都遮蔽。
旗下将士们个个身姿挺拔,神情肃穆,透着久经沙场的坚毅。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战火,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无敌与勇猛。
曹操麾下名将如云,夏侯惇威风凛凛,独眼之中闪烁着久经战阵的寒光,虽失去一目却不减其勇悍之气。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巡视着军队,那气场犹如实质般散发开来,其身旁士卒皆受其气势感染,军容整肃,步伐整齐划一,仿若机械般精准。
许褚如铁塔般矗立,那魁梧的身躯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其威名让敌军闻风丧胆。
他站在中军附近,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周围将士对其敬重有加,他带领的亲卫部队犹如铜墙铁壁,护卫着中军大帐,使得曹操的指挥中枢稳如泰山。
曹军士卒们齐声呐喊,声震四野,那汹涌的士气犹如即将决堤的洪水,似乎随时能将面前的一切席卷吞没。
双方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江上战船密布,一艘艘战船犹如水上巨兽,虎视眈眈。
江岸营帐连绵,炊烟袅袅升起,却无法掩盖那紧张凝重的气氛。
而陈默知晓了东吴对曹操的回信态度后,便明白大战即将爆发。
这几个月来,他目睹城中上上下下都在全力准备着此次大战。
铁匠铺中,火星四溅,铁匠们日夜不停地打造着兵器,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仿佛是战争的前奏;
粮草库中,粮草堆积如山,民夫们忙碌地搬运着,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校场之上,士兵们日夜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
陈默心中不禁有些不安,自己一直寻求的平静生活难道又要远去了吗?
他本想远离战火,在这东吴之地寻得一方安宁,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