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与蜀国交战的前线。
营帐一座连着一座,如坚固堡垒,密密麻麻排列大地。
营前士兵手持长枪,身姿挺拔如苍松。
盔甲在阳光下反射寒光,似钢铁海洋,肃杀之气浓烈。
曹操端坐在营帐之中,目光冷峻。
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蜀地山川河流于其指尖掠过。
此时,曹操召集帐下谋士,商议下一步策略。
司马懿率先站出,双手抱拳,目光深邃地说道:
“主公,如今我军虽兵强马壮,
但蜀地地势险要,山峦叠嶂,关隘重重,强攻的话,我军必然会损兵折将,代价惨重。”
不若修书与孙权,以利诱之,使其出兵相助,如此一来,我军与东吴两面夹击,刘备必败无疑。
曹操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沉思,缓缓开口道:
“此计虽妙,然孙权亦非易与之辈,
他定知唇亡齿寒之理,如何能使其真心出兵?”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需得细细谋划。”
蒋济微微一笑,拱手说道:
“主公勿忧。孙权与刘备本就有荆州之隙,
那荆州之地,本是东吴视为囊中之物,却被蜀汉巧取豪夺。”
主公可在信中着重提及蜀汉昔日于荆州之役的所作所为,
详述关羽如何拒绝归还荆州,蜀汉如何设计夺取城池,致使东吴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勾起他的仇恨。
再许以分疆而治之诺,孙权定会心动。
毕竟,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他很难不动摇。”
曹操听后,抚掌大笑:“善!就依公奕之言。
此等权谋之术,正合孤意。”
于是,曹操修书一封送往东吴孙权处。
书信纸张厚实精美,
字迹刚劲有力。
信中写道:“吴王孙权阁下,
今曹某已陈兵蜀境,兵锋所指,势如破竹。”
想那蜀汉,昔日于荆州之役,背信弃义,夺吴之土地,
使吴地百姓流离失所,此等行径,实乃不仁不义。
今曹某兴正义之师,若吴王肯出兵相助,
待破蜀之后,你我二人可分疆而治,共享太平。
此诚千古难逢之良机,
望吴王慎思之。”
孙权收到书信,召集众臣于朝堂商议。
大殿之中,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众人深知此决定关乎东吴命运,神情严肃。
陆逊率先出列,
身着儒将长袍,身姿挺拔,面容沉静。
向前迈一步行礼后,
面色凝重说道:
“主公,曹操之言,万不可轻信。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曹操野心勃勃,犹如贪婪恶狼,若蜀灭,东吴必成其下一个目标。”
昔日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归,其心未死,如今妄图利用主公,主公万不可上当。
想那曹操,最是善于玩弄权谋,此等分疆而治的承诺,不过是空中楼阁,虚而不实。
一旦蜀地被攻破,他定会撕毁盟约,转而对付我东吴。
我东吴若与他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老将黄盖微微点头,粗声说道:“伯言所言极是。
曹操为人奸诈狡猾,其所言分疆而治,不过权宜之计。”
荆州之失,虽让我东吴痛心,
但也不能盲目与曹操合作。
我们当以自身安危为重,不可因一时之愤而误了大事。”
诸葛瑾却有不同看法,
轻轻摇了摇头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缓缓道:
“主公,诸位将军所言虽有道理,
但如今之势,若我东吴独善其身,蜀灭之后,曹操必举兵东向。”
彼时,东吴以一己之力,恐难抗衡。
不如暂且与曹操联合,于战中保存实力,相机而动,或可谋取最大利益。
荆州之仇,东吴将士皆铭记于心,出兵亦可谓名正言顺。
若我们能在此次战事中巧妙周旋,
说不定能在曹操与蜀汉的争斗中渔翁得利,获取更多的土地与资源,壮大我东吴实力。”
孙权坐在王座之上,眉头紧锁,目光深邃陷入沉思。
手不自觉握紧扶手,心中权衡利弊。深知陆逊、黄盖所言不假,
曹操阴险狡诈难信。
但诸葛瑾之语亦击中要害,东吴若不行动,未来堪忧。
正在此时,小将丁奉站了出来。年轻脸庞满是坚毅之色,大声道:
“主公,末将以为,不妨出兵一试。
但出兵之时,需留一手,不可全力而为。”
我东吴水师精锐,可沿长江而上,与曹操形成夹击之势,
但切不可深入蜀地腹地,以免陷入绝境。
我们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试探蜀魏双方的实力与意图,
待曹操与蜀汉两败俱伤,我东吴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如此一来,既能应对当前局势,又能避免陷入曹操的圈套,还可趁机为东吴谋取利益。”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