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第二百零六章 千古第一绝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六章 千古第一绝对(2 / 3)

于千里之外的表情缓和了些,眼神中那汪冰寒彻骨的深潭似乎也不那么令人心悸了。  “走吧,是时候去看看吴驹出的那道题了!”孔臻说道。  他早就对这玩意感兴趣了,刚才也一直在想此事。  一行人来到刚才仆役指的地方。  这里是酒肆一隅,没有摆放桌椅,但周围一圈的座椅坐满了人,并且气质相当统一,一看就知道是一群读书人。  这一切只因墙上张贴着一张公告,上面写的正是吴驹的题目。  孔臻三人来到这里。  “烟锁池塘柳……”  孔臻看清楚了题目和规则,也了解到了这对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旋即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冉悟看了一眼,旋即也如陷入泥沼般沉浸了进去。  这题还真的把他俩难住了。  附近几个诗友正在发牢骚。  “你们说,这吴卿不会是耍赖了吧,这么久连半点音信都没有。”  “雀食,莫非我们对的下半句没有一个能入他法眼?这没道理吧。”  “咳,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咱们和吴卿这个差距还是xue微有那么亿点点大的。”  “但我看大家好多对的挺好啊。”  孔臻从沉思中脱离,对那几个正在一边小酌酒水一边讨论的诗友说道:“兄弟,能不能给我看看你们对的下半句?”  “没问题啊。”众人将自己的作品呈上。  “……”  孔臻看了一圈,旋即恍然:“难怪……”  “难怪什么?”  “难怪过不了。”  众人眨巴眨巴眼睛:“你是在嘲讽我们吗?”  呆了两秒,众人大怒:“竖子安……”  敢字还没说出口,冉悟虎目一瞥,几个诗友瞬间怂了。  要说孔臻和冉悟明明都是儒家正统,却没有一个气质符合的:一个自由洒脱,随性而为,总之不太正经;一个五大三粗,孔武有力,一双怒目似虎目一般,一看就像个习武多年的武者。  总之都不像是儒家学子。  孔臻喃喃自语道:“你们都没答到点子上,更没看到这道题中暗藏的陷阱。”  此言一出,周围为之一静。  众诗友文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是读过四书五经的,当然讲文明懂礼貌,只见其中一人起身拱手问道:“敢问阁下,这陷阱是?”  “看偏旁。”  孔臻吐出这三个字。  由于刚才突然一静,这句话被云集在此的很多诗友都听到了,一时间纷纷围了过来。  偏旁……  烟锁池塘柳。  烟,火字旁。  锁,大金旁。  池,三点水。  塘,提土旁。  柳,木字旁。  五个字,看似只是写景,实则暗藏金木水火土五行。  场中沉默半晌,才再度响起声音。  “难怪!”  “难怪吴卿一直不回应!”  “我们全都对错了,大错特错!”  “这下半句必须和上半句对应,也就是说!也必须暗藏金木水火土!”  众人看回了自己对的下半句,哪有一个符合这条规矩的?  一时间,所有人大脑空白,纷纷惊叹这上半句的精彩!  旋即,刚才那个出言询问孔臻的人蓦然抬起头:  “刚才那位兄台呢?!”  他觉得,既然此人能看出这一点,说明此人的诗词造诣远胜于他们,那兴许孔臻会有解题之法!  众人向孔臻刚才站的地方看去,却见那里已经空无一人。  孔臻、冉悟、湘夫人三人早已离开了。  无拘酒肆门口。  三人踏出门槛。  冉悟问:“孔大哥,所以下半句到底该对什么?”  孔臻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  “啊?”冉悟错愕。  孔臻长叹一口气。  事实上,当他发现题目中的玄机时,也不由得大脑一阵空白。  “烟锁池塘柳,想要对出他的下半句,至少有三个要求,一是音律符合,二是偏旁符合,三是意境符合。”  “音律符合最为简单,但其他两个……”  孔臻叹了口气:“对到最后,你会发现意境符合的凑不出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能凑齐的,意境却完全对不上。”  “这一题,可能根本就无解!”  孔臻咬了咬牙,没有把话说的太绝对:“也有可能是我太才疏学浅了,真的解不出这题吧。”  冉悟有些意外,他和孔臻从小一起长大,知道孔大哥很少承认比他强。  但事实确实如此。  孔臻进入咸阳,进入无拘酒肆的这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对吴驹的印象一遍又一遍的刷新。  现在的他对吴驹的感觉,仿佛就是自己站在山顶的一片云雾中,而吴驹傲立在那最高峰,他想拨开云雾一睹真容,却怎么也无法靠近。  三人同时陷入了沉思。  ……  城外山庄。  吴驹和章邯正在观看魁首近卫训练。  二人闲聊之间便聊到了这对联题目之事。  “话说吴卿,那对联真的就没有解题之法吗?”章邯问。  章邯身为吴驹身边最亲密的几个人,当然也是最早知道这一题玄机的人。  “没有。”吴驹直白而果断的承认道。  倘若孔臻在这,一定会因吴驹这果断的回答而大跌眼镜,吴驹在他心目中的高人形象也必将被粉碎,再起不能。  “我出这道题就是为了将那些狂热的人拒之门外,要是真的有人能答上来,那我出的这道题岂不是毫无意义。”吴驹笑道。  他自己当然知道烟锁池塘柳这“千古第一联”的玄机,也知道这道题是不会有解的。  上下几千年都没把这道题解出来,更何况才这几天。  况且咸阳城的那帮文人墨客到现在好像还没发现题目里的陷阱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