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新楚> 第四百零九章 六使入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九章 六使入梁(1 / 2)

十月底,大梁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城郭内外白雪皑皑。

清晨,大梁城门隆隆开启,门上的积雪一块一块地砸到地上。裹着厚厚麻衣的守城士卒开始清扫积雪,进出城的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扫雪的士卒,否则兜头一顿臭骂算是轻的。

朝阳初升,天地间一片银亮,亮得人有些恍惚。

远远地,几声骏马嘶鸣,接着便是隆隆车轮声。

正在扫雪的魏卒一个激灵,伸头望去,只见打南边来了一支车队,人数千余,骑士赳赳,马匹雄骏,看装束是楚国使者队伍。魏卒嘴里小声骂着“呔!总算是全到了!”,忙丢下扫把,吹响了号角。

这时门口又来了几名魏卒,在长官的敦促下,他们同样嘴里骂着,排好队列,等待楚国使团的到来。

几名官吏打着哈欠来到了门口,一脸的不情愿。

轺车停稳后,苏秦率先下了车,向官员递交了楚国国书。

官员仔细勘验后,向苏秦行了一礼,而后恭敬道:“请贵使先行前往驿馆休息,在下这就向我王禀报,请!”

“有劳!”苏秦拱拱手返回上了轺车。

楚军卫队在城外扎营,杜赫与苏秦只带着百名侍卫在官员的引导下进了大梁城往驿馆行去。

进了驿馆,一杯热茶下肚,杜赫笑道:“看来此次大梁之行,看不得好脸色喽!”

苏秦微微一笑,他知道杜赫说的是刚才在城门口的遭遇。魏王显然是想给各国使团或者楚国使团一个下马威,以解心头之恨。是以,魏王只派了几名上不得台面的小官吏来迎接他们。

苏秦回道:“看来魏王还欲挣扎一番。”

“被逼到至门前还不知反抗,那就不是曾经的第一战国国君魏瑩了!”杜赫笑道。

苏秦笑而不语,给杜赫添满茶水。

他心道,这等反抗又有何用?徒增笑耳!倘若魏国真要反抗,那便不能让六国使团入大梁。若内心早已屈服,倒不如痛快一些,让张仪早早离魏,免得遭受侮辱。

“齐、赵、燕、宋、中山之使团可曾到了?”杜赫问驿馆小吏。驿馆中的小吏都是楚人,一来负责接待楚国至各国的使节,而来也做一些刺探消息的任务。

“回外尹,前两日都到了。”

杜赫点点头又问,“这五国使节都是谁?”

“齐国使节上大夫周最,赵国是中大夫李兑,燕国是客卿苏代,宋国是元氏元节,中山是石朋。”

杜赫与苏秦同时色变。

杜赫是因为周最,他原本以为齐国之行后,他与东周的恩怨已经两清,却没想到周最只是利用他而已。这激起了他的怒火,心中对东周、对周最的敬畏终是烟消云散。

苏秦色变自然是因为弟弟苏代。他没想到苏代竟然这么快便取得燕相子之的信任,不过兄弟异地相逢,苏秦亦十分欣慰。无论如何,苏代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这两日大梁可有动静?”杜赫又问。

“各国使节皆未有动作。”

“那张仪呢?”

“张仪一直如往常一样,几乎每日都去王宫。只是现如今张仪在魏国已经被孤立了,魏国群臣唯恐避之不及,他虽有相国之名,却已无相国之权。”

“公孙衍是何反应?”

“公孙衍近些日子也是深入简出,并未对张仪发起责难。”

“真是出奇地安静啊!”杜赫笑道,然后他又看向苏秦,问道:“燕使苏代是你兄弟?”

苏秦点头道:“正是秦之胞弟。”

“苏氏一门双杰,可喜可贺!大王曾言‘远交近攻’,燕、赵两国一直以来便是楚之盟友,如今有苏代在燕国,日后对付起齐国来将更加有利!”

苏秦笑而不语,心中却道杜赫未免天真。

杜赫却不知苏秦想法,又问:“你游说赵国,可知李兑其人?”

苏秦摇头道:“秦在赵时,并未与李兑打交道,然秦知其为赵王新近提拔之人,颇得赵王以及安平君赵豹之信任。”

杜赫点点头,“待此间事了,可邀李兑前来一叙。”

大梁,魏王宫,偏殿书房,落日余晖洒落地面。

殿内温暖如春,魏相张仪端坐案前假寐。

虽未睁眼,张仪面色也可见灰暗,两鬓添了些许灰白。六国相逼,纵使他巧舌如簧、舌灿如花,亦徒呼奈何。

这时,一名年轻的内侍轻声走到张仪身旁,低声道:“相国,大王醒了!”

张仪张开眼,点点头,内侍又轻声离去。张仪深吸一口气,整理一下衣冠,望着内堂门口的方向。

不多时,老魏王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从内堂出来。许是刚刚睡醒,魏王眼睛有些怕光,眼睛微眯。侍女见状慌忙偏过身去为魏王遮光。这一挡,却也将张仪的身形挡住了。

张仪已经起身向殿中走来。魏王问道:“相国何在?”

“大王,臣在!”

魏王听到张仪的声音,停住脚步,对着身前的侍女挥挥衣袖,“去!去!去!”

魏王终于看到了张仪。张仪正要行礼,魏王却抓住张仪的胳膊,说道:“相国与寡人同坐!”说罢拉着张仪走向那张属于他的木案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