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安顿好将士,景尧在城守府衙住下,与何为商议驻军事宜。一番谈话之后,才发现大军来的匆忙,再加上历城地处偏远,且不说屯军空间不够,连口粮都吃紧。即使节约着用,也只够支撑不过三个月。
景尧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怒气,一掌拍在桌上,怒道:“岂有此理,有城无粮,你这个城守是怎么当的!”
何为吓的双腿一软跪倒在地,颤声道:“王爷息怒。只是圣旨来的实在太急,短短数日,怎么能积攒到这许多粮食?下官已经四处征集,可是战火之下大多青壮年弃农从军,老百姓家中也没有余粮啊……更何况,圣旨上说大军只是暂时驻扎,我猜想也不会太久……”
何为虽然倦怠,但在这件事上也谈不上什么过错,要怪只能怪安阳王决定做的仓促,全然不顾细节。景尧眉头紧皱,道:“驻扎的时间要视情势而定,现在战况不明,谁也做不得主。你即刻向周边城县发出消息,命各地筹备军粮,一个月内务必运到。违抗者,斩!”
最后这个“斩”字仿佛一把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把何为吓得浑身一颤,答道:“下官遵命。”
他刚要转身去办差,又听景尧厉声道:“还有,军粮的情况乃是机密,万万不可泄露,以免动摇军心。”
“是,是!”他连声答应着,再不敢怠慢,赶紧接下命令退出去,一面向朝廷汇报大军已经抵达,一面以景尧的名义向四面邻城发去征粮令。
何为刚离开没多久,王三石便推门进来。他见景尧用手撑住额头,在房中独自烦闷,暗自叹口气,上前禀报道:“各路军士已经安顿下来,消息也已经飞鸽传回青城。既然已经遂了允王心意,也只能看献国的情形相机而动。王爷此刻不必过于烦忧。”
景尧犹豫片刻,还是把军粮短缺的事告诉他。王三石听罢,亦是又惊又急。要知道军粮是部队的定心丸,万一消息传出去,军心动摇,很可能一时三刻便溃不成军。
“此乃大事,老将军理应知晓。我已经叮嘱何为不可外泄,又让他立刻去征集粮食。”景尧无奈的道,“我军在外征战数月,大伙都疲惫不堪。现在最重要就是稍安勿躁,稳定军心,借机好好休整。但是一路走来,我见历城百姓生活亦是不易。传我令,不可烧杀抢掠,不可扰乱百姓生活,违令者军法伺候。”
“遵命!王爷英明。”王三石朗声道,这句赞叹确是发自肺腑。
被困在历城的日子冗长而孤独。突如其来的闲暇让景尧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模糊不清的圣意,以及远在天边的一诺。
他在收到旨意的时候便已经飞书杨湛,让他查探宫中情形。随后不知是大军位置一直变换让信鸽不容易找到,还是杨湛那里出了什么情况,总之一直没有收到回信。这一直像颗石子般膈在他心里,时不时带来某种不适感。
时光流逝,出征时还是隆冬,现在却已是早春时节。既然不用打仗,景尧也脱下沉重的铠甲,换上便服在历城内四处走动。一来散心,二来暗中察勘士兵们以及百姓的生活。
春天正是农忙开始的时候,他站在田埂上四下望去。诚如何为所言,田间劳作的大多是上年纪的老人或者妇女。由于劳力不够,只能提前犁地播种,以免天气暖和后手忙脚乱。有些士兵闲来无事,便坐在田垄上聊天,虽不帮忙,但好在也没有干扰百姓。
景尧走的疲乏,便在路边找个饭铺坐下。说是饭铺,实际上只是个临时搭起来的饭摊,售卖简单的酒水饭食,顾客也主要是田间干活的农人。
老板娘是个上年纪的婆婆,满鬓斑白,身子却还硬朗,一看见景尧入座便热情的招呼:“客官吃些什么?”
“一碗面,一盘牛肉,再来一壶水酒。”景尧道。
“客官不是本地人吧?”婆婆一边记下菜单,一边问道。
“老人家如何知晓?”景尧问道。
“田里干活的人一碗光面填饱肚子,能有力气干活就行,哪里舍得花钱吃肉喝酒?我看你衣着华贵,举止高雅,历城里可没有这样的人物。”婆婆笑道。
“老人家好眼力,我打青城而来,游历至此。”景尧隐去身份,故意问道,“不知田间为何有这许多士兵,会不会打扰你们生活?”
“这些年边疆上战乱不止,你可要当心啊。”婆婆道,“也难怪你不知道,这些都是王爷从边境带来的士兵,暂时驻扎在历城。虽然我们地方小,忽然多出这些士兵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总比打仗强。再说,人多点也好,让我们小本买卖多些进账。”
景尧闻言,不禁怜惜百姓,道:“这些士兵大多没吃过历城食物,婆婆不如顺带卖点小吃,也趁着大军在的日子多赚些,补贴生活。”
“还是你们年轻人头脑灵活,我怎么就没想到。”婆婆称赞道。说着,去灶上端来面条和牛肉,又摆上一壶酒。
这里的面条有半指粗细,吃起来爽滑有嚼劲,与青城的细面大大不同。景尧又吃一口牛肉,刚入口觉得烟熏味稍重,但是越嚼越香,别有一番滋味。“好吃!”他不禁赞道。
“你喜欢就好,我还怕你吃不惯乡野粗食。”婆婆道,“你既然从青城而来,可知这战事何时是个尽头?既然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