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覈,普通话发音li hu。四川话发音li fu,同“利福”音。本指果肉很容易与果核分离,本义部分地区也说脱覈。四川方言中引申为见效或清楚的意思。
一、覈字的发音
覈,作为核的异体字收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其实是“核”的古汉语正字,后面有说明。核有两音,正读为hé;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桃核、杏核儿”时读作hu。
《玉篇·木篇》:核,为革、户骨二切,果实中也。
《西游记》46回(孙悟空):“师父,你便猜是个桃核hu。”
有些地方方言如广汉话,“核”发音为gu,核核,连读变调为gu gu,音同“故姑”,如“桃子核核”。本字或为“骨”字,未经考证,不确定。
二、覈字的字义
覈,是核的本字。字义:果实中核儿。
李实《蜀语》,“桃李核曰覈。覈音忽,核同,亦音忽。”
《说文·襾部》: “覈,实也。”朱骏声曰:“凡物包覆其外,坚实其中曰覈。”
段玉裁注: “凡有骨之称也。……《周礼》 ‘其植物曰覈物’,谓梅李之属。按《诗· 小雅》 ‘肴覈维旅’,《典引》及注不误。《蜀都赋》作 ‘槅’,假借字也。今本作 ‘核’,传讹也。《周礼》经作 ‘覈’,注作 ‘核’,盖汉人已用核为覈矣。”
可以看出汉代以前,果实内核写作覈。汉代人“用核为覈”,多用核少用覈甚至不用覈,覈渐湮没。
又《木部》: “核, 蛮夷??木皮为匧, 状如奁尊之形也。”段玉裁注: “未详所本。今字果实中曰核,而本义废矣。按许不以核为果实中者,许意果实中之字当用覈也。《小雅》 ‘肴核维旅’,班固、蔡邕作 ‘肴覈’,左思作 ‘肴槅’,槅即覈也。今本毛诗作核,非古也。《周礼》 ‘其植物宜覈物’,覈犹骨也。”
三、利覈在四川方言中的扩展义
利是会意字,从禾从刀,本义指以刀断禾。利覈,本义就是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不再黏连。同样的词汇构成法,四川话还有“利骨”,如:排骨炖利骨了,一呡骨头就落了。
果农街上卖李子,路人问:李子好不好吃哦?果农递过一颗:刚利覈,你尝下嘛!轻轻一咬,果肉裂开,果核脱落,味道巴适得板。
利覈在四川方言中,常引申为以下两个词义。
有效果。利覈,指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四川方言中也引申为(药物或有食疗效果的食物对疾病)有效果,含有让疾病症状自然从身体分离之义。再引申(大人对小孩的管教)有效果等。
例如:
1、枇杷叶治咳嗽“利得倒覈”。即枇杷叶治咳嗽见得到效果。
2、茯苓、薏米加老姜熬水喝,除湿气“利覈得很”。即茯苓、薏米加老姜熬水喝,除湿气效果非常好。
3、他老汉儿把他收拾了一顿,利得倒覈呢!
清楚、明白。利覈,指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果肉与果核之间界线分明。所以四川方言中也引申为清楚、明白的意思。
例如:你把这个帐要搞利覈哦!意思是说你要把帐搞清楚,搞明白。
达州方言还有利枝利覈的说法,是利覈作清楚解的加强版。字面上看,不仅要将树的枝条分开,每个果实的果肉和果核也要分开,引申为分得清清楚楚,彼此不再相干。有点像有些兄弟闹矛盾之后的分家,分得彻彻底底。
广汉、彭州等地,有利皮利骨的说法,多指亲人间合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