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直播捡漏:每天赚够百万就收手>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关注的焦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关注的焦点(1 / 2)

高兴不禁猜想:难道盗墓者挖的是个清代青花瓷窑址?

他瞥了一眼对面的窦老师,发现老先生也正专心致志地工作着。

窦老师经验丰富,对待每件瓷器都仔细端详,但似乎进展缓慢。

如果窦老师知道高兴的想法,可能会开玩笑说:“要是我有特殊能力,早就比你快多了。”

不过,窦老师并未察觉,还以为高兴遇到了难题,于是关心地问道:“小高,有什么不对劲吗?”

高兴摇了摇头,好奇地说:“我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清代青花瓷呢?”

窦老师笑着解释道:“因为它们物美价廉,普通人也能用作陪葬品。而且寓意吉祥,象征着丰衣足食。”

这时,窦老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南宋吉州窑黑釉碗。

这件碗保存完好,价值不菲。尽管各个朝代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但使用瓷器作为陪葬品的传统始终未变。

随着工作的深入,高兴逐渐意识到这些瓷器实际上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

例如,以清中期青花瓷为主的墓葬表明其主人可能是平民或普通商人;而那些宋代精美的磁州窑、耀州窑等瓷器则暗示墓主可能来自士大夫阶层。

至于汉代的原始青釉陶器,结合其他出土文物来看,很可能是官员或贵族的墓葬。

正当高兴思索为何不见唐代或明代的墓葬时,窦老师突然打断了他的思考:“小高,你怎么这么快啊?”

只见窦老师手里拿着茶杯,一脸惊讶地看着高兴,仿佛对他的速度感到不可思议。

他光明正大地偷懒了!

“用‘飞快’来形容,更贴切些。”高兴微笑着纠正。

他瞥了一眼自己的工作进度,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这多亏了那些陪葬品太过相似,只需简单标记一下就完事了。

“年轻人真是手脚麻利啊!”窦老师喝了一口茶,感叹道。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高兴说:“你先休息会儿吧,剩下的交给我来处理。”

高兴点头同意了,他知道这是对窦老师的尊重。

而且,他也正好想去看看隔壁铜镜鉴定的情况。

……

第二天,在治安所的审讯室里,民警们再次审问那位自称“主要职业是捡垃圾”的盗墓贼汤大福。

“汤大福,你确定没有遗漏什么细节吗?”一位民警翻阅着文件问道。

“我该说的都说了。”汤大福面无表情地回答。

“你说你只挖了一个墓?”

“那你的屋子里怎么会有从秦到清各个朝代的文物?”另一位民警追问道。

这些信息来自专家的鉴定报告,对于案件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怀疑你挖掘了不止一个古墓。”

“真的只有一个。”汤大福坚定地说,“我自己当时也很震惊,那个地方就像是个藏宝库,越挖东西越多。”

“你说的‘越挖越多’具体指什么?”经验丰富的民警进一步追问。

“就是字面意思,六月初三开始时,挖出的基本都是些盘子碗之类的。我想快点结束,但没想到根本停不下来。直到挖到了青铜镜,下面才没再出现其他东西。可当我用手中的探测器检查旁边的土墙时,它又响了起来。”

听到这里,所有在场的民警都明白了。

汤大福所挖掘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古代墓葬群,由于地理位置极佳,自汉至清,历代都有人选择在此安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心中的疑问也得到了解答:为什么不见唐、元及明时期的陪葬品呢?

因为要让前朝的墓地变成后世大家认为合适的风水宝地,往往需要经历战争与时间的洗礼,以及新土层的覆盖。

如果随便一铲子下去就能碰到旧棺材,谁还会愿意在那里继续埋葬亲人呢?

鉴宝活动进入第三天,天空晴朗,活动照常进行。

高兴再次坐上专家席。随着一位位藏友上前展示宝贝,他渐渐意识到一个道理:虽然偶尔会有盗墓者带来的意外惊喜,但真正的主角始终是那些热爱收藏的国宝帮成员,他们才是鉴宝活动的灵魂。

羊城作为中外文化交融的地方,连这里的国宝帮也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今天来的一位老先生,用床单包裹着一块看似普通的木头。

起初,大家还以为他是来鉴定木材的。

然而,这位老先生声称手中的这块部分烧焦的木头,竟然是耶稣受难时十字架的一部分。

这样的说法让高兴一时语塞。

出于尊重老人,他尽量委婉地说:“老人家,这件物品我恐怕难以鉴定。”

“怎么就看不了了?你不是鉴赏家?”老先生有些生气。

尽管高兴是在无偿服务,他还是耐心解释道:“您这是一块桂花树木,这种树主要生长在华夏西南地区,以及婆罗多、尼泊尔等地,但是关于公元一世纪是否有人用它制作十字架,我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未知的事物保持谨慎态度,高兴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似乎理解到了高兴的意思后,老先生激动地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