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天,如果我们这么飞上去被人看到,会被当做是神仙的。”说完,矩炼又苦笑了下,“可这个世界上哪儿有神仙。”
年成凯下意识看向矩炼,不知道他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霾国的创造者凝神,还是有别的含义在其中?亦或者说,所谓的凝神,根本就不是神。
当浮石稳稳停下时,年成凯发现他们悬停在了半空之中,便问:“怎么不上升了?”
矩炼道:“已经到了。”
唐七看着四下,并没有楼阁的痕迹,便和年成凯一起看向矩炼。
矩炼的后背出现一只机关手臂,手臂的食指竖起之后燃起火焰,火焰的光芒照亮四周的时候,六角塔内部这才缓慢呈现在他们眼前,而这种呈现给人一种这座六角塔并不存在,只是由光影构造出来的虚假之物的感觉。
年成凯见状,鼓起勇气走出浮石,踩在外面的地上,脚尖触地的那一刻,一团光从脚尖位置向四周扩散开来,瞬时间就填满了周围的地面,原本透明的地板变得一片金黄。唐七立即走了上去,随后伸手去摸墙壁,发现墙壁果然存在,所有的一些并不是幻影,而是真实的。
年成凯意识到了什么:“难怪无法看到这座云阁,这里的技术应该是源自于影部落吧?”
矩炼看着年成凯道:“差不多,但也不全是,只是从影部落那里获得的灵感。我如何解释呢?”矩炼思索了一会儿问年成凯,“你身为逐货师,应该知道异光镜吧?”
年成凯立即道:“当然,就是透光镜。”
如今最出名的透光镜应该就是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名为“见日之光”的西汉透光镜。为何叫“见日之光”?因为这面铜镜的背面有八字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当光线照射到镜面时,镜背的花纹就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因此被称为“透光镜”。青铜之所以能够透光,这是因为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
背花纹图案的凹凸处由于厚度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过研磨又产生了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文化之间产生的曲率,从而具有透光效果。
最早记载铜镜透光的文字出现在《古镜记》中,书中这么写道: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译成白话文意思是:阳光照射铜镜后,铜镜背面的图案和文字就出现在影子里,就算最细微的部分都可以显现出来,可谓纤毫毕露。
年成凯对透光镜属于再熟悉不过,作为逐货师鉴宝是必备技能。仿古镜的技术从唐朝开始就有,唐朝时期就有人开始仿照西汉的透光镜,到宋朝更为盛行。但即便是这些朝代仿造的古镜,流传至今也是宝贝。不过在民国时期这种手艺技术基本上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结合现代技术重新研究出来。
矩炼之所以能让唐门云阁变得透明隐形,也是采取了透光镜的技术,不过是反向技术,首先是利用浮空术将带有折射的镜面交叉摆在六角塔的各个固定位置,这些折射镜的摆放需要经过精密计算,必须算清楚十二时辰中太阳所在的位置,以及黑夜来临时月亮反射太阳光芒产生的光线等等,互相投射出来的交叉影响造成视觉上的误差,让人无法看清楚其中的六角塔,而不是完全看不见。
时间回到现代,吴桐给年绶三人讲述过往这一切的同时,也带他们来到了那个隐秘的山洞中,但所谓隐秘的山洞,实际上早就被发现了,好在是这里被设置为游客禁区,所以没有人来此处,只有一些巡山的管理人员会时不时来此处歇脚。虽然有人注意到山洞中心的那块圆形的石头,但绝对不可能有人想到这东西可以升空。
吴桐站在那块石头之上,抬头看向洞顶的那个洞:“从这里就可以前往唐门云阁,就是所谓的凌云阁。”说着,吴桐也从自己的背包中拿出一个盒子,“这里面装着的就是启动的虵石。”
阿茕和商重看着年绶,年绶虽然对唐门云阁很好奇,但他更想知道的是在那之后年成凯等人又发生了什么,因为那才是关键。毕竟他们眼下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起源于年成凯那段神奇的冒险故事。
突然间,商重挡在了年绶跟
前,看着山洞的入口位置道:“有人!”
刚说完,五名戴着滑雪面罩,手里拿着手枪的男人走了进来,直接将他们围住,为首的男子持枪对准年绶:“不要动!”
与此同时,为首男子耳机中传来了洪源的命令:“让他们把手里那个盒子扔过来,你们的目标是那个盒子。”
这批人随身都带着远距离窃听收音装置,加上年绶等人又在山洞内,所以,之前吴桐所讲的每一个字这五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位于山下停车场内的洪源自然也听得很清楚。
洪源听得瞠目结舌,她意识到那个盒子里的虵石是关键,所以,冒险下达了这个命令。
为首男子持枪对准吴桐:“把盒子扔过来,快点!”
吴桐没有动作,商重和阿茕已经各自盯紧了自己的目标,只要年绶给一个信号,他们可以顷刻之间解决这五个人。
同时,夕环和珐琅则躲在山洞入口处,那五人忽然出现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