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101章 御书房中的讨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御书房中的讨论(1 / 2)

御书房。

听完姚广孝的话,在场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原来,王朝兴衰更替,这就是原因?

人与资源失衡,那么就会通过其它办法,使之重新达成平衡。

“看来,铁铉所奏之策,是必须要施行的了。”朱棣开口了。

既然土地兼并是亡国的重要原因,那么扼制地主兼并土地,便是势在必行的。

“听了少师所言,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说说看吧!”

“老大,你先来。”朱棣看了一圈众人,最后点名朱高炽。

“回父皇,既然土地兼并和大明国运息息相关,那我们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朱高炽先是表示了肯定。

随后又道:“不过,要对地主征税,那其中,必然困难重重。”

“我们需要提前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应对措施。”

“就以现在的税制来说,他们都逃税漏税。”

“若是改了税制,那他们可能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可以想象。”

朱高炽简单说了下这其中的困难。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朱高炽指的是什么。

“哼,若是他们敢造反,朕必然要让他们知道,朕的刀子有多锋利。”朱棣冷哼一声。

接着,众人便对政策内容进行了详细商讨。

首先可以确定的就是,废除丁税。

以后只征田税。

大明的田地是根据其优劣分了等级的。

上好的良田交税自然多,反之则少。

不少地主钻了这个空子,勾结官员,将自家的良田改成劣等田地。

却将百姓手里的劣等田地,改成良田。

负担转嫁到了百姓头上。

诸如此等例子,比比皆是。

这个问题暂且搁置,后面再商讨(评论区等各位帅炸天的读者的建议)。

还有就是徭役,众人商量了一番,觉得还是不能取消,只能尽量减少对徭役的征召。

并且在服徭役期间,给百姓管饭。

这是根据大明现在的实际情况,所能做出的最好的改善方法了。

毕竟要是废除徭役,以后不管朝廷做什么工程,这人力成本就是巨大的。

而且朱棣动不动就想干一番大事,那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朝廷就得破产。

所以,只能改善一下服徭役的百姓的待遇。

本来说完这些就差不多了。

但铁铉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损耗问题。

底层吏员在收税的时候,会将损耗也让百姓承担。

这个损耗有多少,都是他们说了算的。

此种盘剥百姓的捞钱方法,朱棣父子还是第一次听。

所以在听完铁铉的介绍之后,朱棣也是气笑了。

“看来太祖当年还是没有把他们杀怕啊!”

在场众人也是感受到了朱棣的杀意。

每年的税粮在三千五百万石左右,损耗哪怕是只有十分之一,那也三百五十万石左右了。

如今的大明,粮食产量提高后,粮食价格相比洪武初期下降了不少。

而且还有南洋诸国每年会上贡至少上百万石的粮食。

所以,现在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的大米。

不过若是海外的金银没有流入大明的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更多的粮食。

大明与海外通商,也有好几年了,流入大明的金银,至少价值千万两(白银)。

银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波动。

相对应的,宝钞贬值的速度降低,趋于稳定,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宝钞的贬值是不可避免的,每年的发行数量是要大于回收数量的。

这还是有计划的发行,不然按照朱棣花钱大手大脚的性子,早就敞开了发行了。

话又说回来,自当年空印案后,朝廷征收夏粮和秋粮,就慢慢用宝钞和白银取代了实物。

那么,这个损耗又是从哪里来的?

有那么多吗?

还是说有人欺上瞒下?

朱棣相信铁铉没有骗自己,毕竟自己在他身边安排了锦衣卫。

对了,锦衣卫。

锦衣卫为什么没有跟自己汇报这个情况?

朱棣的眼睛微微眯起。

他突然察觉到,锦衣卫似乎出了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藏在了心中。

朱高炽等人看到朱棣的表情变化,也是低下了头,不敢再去看。

显然,皇帝生气了。

有人要倒霉了。

朱高炽并没有开口说情什么的,大是大非他拎的清。

而夏原吉则是因为这些损耗没进国库,都进了贪官污吏的钱袋子。

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一笔笔夏原吉记得都非常清楚。

所以铁铉一说,夏原吉只简单算了一下,就大概知道,国库少收入了多少钱。

“夏原吉,每年收上来的税银,重铸损耗有多少,你给朕算清楚了。”

“到时候一起算在田税里。”

朱棣吩咐道。

“臣遵旨!”夏原吉道。

从百姓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