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风流万岁爷> 第十九章 孤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孤臣(1 / 2)

朝堂之上,众多大臣摸不清陛下的心思,因此也无人贸然出声。

不过许多人打定了主意,不管一会上殿的谭志学是何人,都不能让他担任钦差,去彻查赈灾粮贪墨案。

不然恐怕会出大事,大臣们可没忘记皇帝的狠辣,

忘了也没关系,朝着宫外西南方的菜市口看一眼也就想起来了。

等到午时三刻,两个侍郎和一个大理寺卿全家几百口人将在那里问斩。

想想数百个人头落地的场景,许多人都遍体生寒。

大理寺衙门距离皇宫不算远,没等多久,一个神色肃穆,蓄有短须的男子走了进来。

“臣大理寺主簿谭志学,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谭志学一丝不苟的行礼,声音带上了些许的颤抖。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才没有朝上看一眼。

直到此时,他还觉得自己是做梦,否则自己一个不入流的七品小官,如何能让皇上召见,来到这非四品高官都没资格进的金銮殿?

事实上在这之前,他都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能有到这里的一天。

从当初满怀抱负的考取功名踏进仕途,到今日已经十年整,本以为背靠首辅恩师能一展心中的宏愿,却没想到竟被硬生生按压在大理寺十年。

这十年来看了多少冤假案宗,又看了多少贪官污吏玩弄司法。

他想为民请命,主动去纠察错案,被恩师压下,想斗胆彻查高官,也被恩师压下。

严命他只能看天下案宗,不得插手任何事务。

谭志学都觉得心灰意冷了,整日借酒消愁。

却不想,今日竟被天子唤上了朝堂。

刚刚传旨太监去大理寺颁旨的时候,整个大理寺都震动了。

他是晕晕乎乎跟来的。

“起来吧。”

“谭志

学,大同、真定两府年初旱灾,朝廷拨下赈灾粮十万担,本是想让两府百姓能熬到今年夏收,可现在都有两府的难民到了京都,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秦苏平淡的问道,目光状若无意的打量着谭志学。

他想考考这个被徐阶深藏起来的人才,看到底是真有水平,还是欺世盗名。

许多大臣也不露痕迹的打量这个年轻人,猜测他有什么特殊的能被皇上看重。

被天下最有权势的一群人盯着,刚开始还有这慌乱的谭志学,倒是很快镇定下来。

能临危而不惧,这份心性让秦苏心里给他加了一分。

“启奏陛下!”

谭志学仔细思量问题后,心里有了主意,拱手大声回答:

“臣认为朝廷虽有赈灾粮拨了下去,可却并未落到百姓手中,因此才有了难民出现。”

“嗯,朕也这么认为,那你说说看,赈灾粮没到百姓手中,去了哪了?”

大臣们继续观看,上一个问题是废话,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如果换个问法,就能变成你认为谁贪了朝廷的赈灾粮。

贪墨赈灾银粮,自古以来都是抄家杀头的大罪,因为粮食到不了灾民手中,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有可能举旗造反。

历来皇家为了江山稳固,对这一块都看的很严。

现在不管说谁贪墨了,都是不死不休的得罪。

谁都想看看这个皇帝钦点的钦差如何回答。

如果他没有证据情况下随意攀咬,那必然遭受镇安候派系官员的为难,应对的好也得给皇上留下轻浮的印象,应对不好,恐怕将以污蔑罪入天牢。

谭志学心里寒冷刺骨,皇上轻飘飘一句话,竟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

谁能贪墨赈

灾粮?出银购粮的户部、护送粮食的官军,受灾两府上上下下的无数官员……这但凡过手之人,都有可能。

现在怎么办?

不回答是不行,必然得罪皇上,若是回答,必然恶了满堂的众臣。

明明是初春,天气尚且还有些微寒,他头上却出了一层细汗。

慌乱之际,谭志学感受到了森寒的目光。

犹如一柄利剑,刺的他头皮发麻。

都不用向上看,他都知晓目光的主人来自何处,必然是高高在上的陛下。

瞬间,他醒悟了。

知晓了皇上为何将自己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召至到这金銮殿之上,

皇上想要的,就是让自己做一个孤臣。

想让自己做一柄利剑,劈开这腐朽且层层缠绕包庇的官僚体系。

一念至此,谭志学重新镇定下来。

想想自己的平生抱负,脸上出现破釜沉舟的神色。

孤臣么……也好。

这不正是自己想要做的吗?事到临头如何还能惧怕?

以前恩师徐首辅没胆量支持自己,现如今陛下有这此决心,岂不正合自己心意!

以身化律法所铸的天子之剑,若真能斩杀无数奸贼,正是无上的荣耀!

“回禀陛下,臣认为赈灾粮由自户部出银在京都商人处购买,由兵部派人押送至两府,由两府知府筹备赈灾计划,由两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去负责实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