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叩谢陛下的恩宠。”
沈培艺诚惶诚恐,更有些兴奋的说道:“自从陛下离开炎西六郡之后,当地的官员们都刻意的想要远离官场。”
“用他们的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当官没有油水可捞,所以就不当官。”
“臣觉得,改朝换代之后,天下人心依旧浮躁,人心依然混乱。”
“嗯,你说的这种情况,朕也考虑过。”
梁成深思片刻,说道:“朕查阅了各地的官员名册,发现大量新进的官员都是贫寒出身。”
“因为他们家境贫寒,一心读书只为博个官身,若是没有收获,那就白白枉费了人生。”
“倒是有些寒门士子,他们想要重振家族的荣耀,倒是还会想着为民做主,可是这种清官,天下能有多少?”
“陛下圣明,这也是臣接下来要说的。”
沈培艺显然是有准备来的。
略做停顿之后,接着说道:“回禀陛下,寒门士子总归是少数。”
“那些清廉圣贤的家族,在前朝便少之又少,如今的大秦大浪淘沙之后,估计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不能指望那些寥寥无几的清官来维持泱泱大秦。”
“反而,那些草菅人命,狠食民脂民膏,
富贵一方的家族门阀,却可以通过恩科制度为家族传送一代又一代的平庸之官。”
“到头来,大秦又跟前朝大炎一样,冗官冗政,民不聊生。”
沈培艺说的确实是大实话。
那些有钱有势的门阀世家拥有的资源非常优越。
他们可以轻松的培养子弟们做官。
但是那些平民百姓呢?
他们有什么?
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思想高度,就跟那些豪门子弟相差了很多。
那都是无法逾越的坎坷。
梁成深有感触,当即问道:“那依爱卿所言,应当怎样解决?”
沈培艺开口道:“公平!”
“将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制定的公平一些,寒门跟贵族都有机会,老百姓的机会也一样。”
“只是臣只有这个理论,确切的办法却是没有想出来……”
听到此。
梁成笃定的点了点头。
那就只能统一国考了。
一视同仁的给天下参考的学生们发放试卷。
一视同仁的让天下参考的学生们学习规范的教材。
“朕在炎西六郡,最大的收获就是挖掘了你这位能臣。”
“臣惶恐,臣之所以能出人头地,一是宫主的推荐,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陛下的赏识。”
沈培艺
忙得跪了下来。
他这次来京都皇城诉职。
也是属实没有料到梁成对他如此褒奖。
“爱卿快快平身。”梁成说的可是心里话。
沈培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思想开放。
不受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事实上,古代的恩科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还是有个别的人中龙凤。
然,那都是极个别的情况。
总的衡量,还是弊端多一些。
“吏部尚书诰德功年纪大了,他跟朕提起过很多次,想要归养田园,朕得体恤他老人家。”
梁成沉吟道:“只是朕一直拖着不让他回乡安享晚年,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合适的接班人。”
“现在嘛。”
“等首届恩科结束之后,朕就提你为吏部尚书。”
沈培艺身形猛的一怔。
此言,确实让他受宠若惊。
不过他这样的能臣也希望得到更大的权力。
因为有了权力,他的理想抱负才有希望实现。
故而沈培艺当即跪拜道:“臣叩谢皇恩。”
从江阴郡的郡守到吏部尚书。
看起来都是大秦帝国的二品大员。
郡守还是封疆大吏。
可是实际上,还是吏部的权柄更大一些。
主要负责官员的升迁跟贬叱。
直接归
内阁统筹。
常年跟左右丞相一起办公。
如此待遇,可谓也是位极人臣了。
但是沈培艺表现的很是平静。
他的梦想不是说要把官做到多么大。
而是想着能够与当朝皇帝陛下运筹出一个伟大的王朝。
只是如今沈培艺好奇的是,陛下有没有确保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
他微微端详着陛下的目光。
从梁成那了然于心的神态来看。
皇帝应该是早有对策了。
念及此处。
沈培艺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皇上,莫非已经想到选拔人才的方法了?”
“朕已经有了法子。”
“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赐教。”
沈培艺更加好奇,他在向皇帝谏言之前,日思夜想,可谓是绞尽脑汁。
至今仍是一头雾水。
“其实简单直接,就是兴学堂!”
梁成缓缓的说出三个字。
“兴学堂?”
沈培艺的神情愈发的不解。
他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