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我去南宋相个亲> 第七十回下 得地利营建青龙镇 获人和组建警卫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回下 得地利营建青龙镇 获人和组建警卫队(1 / 2)

说着,他又命令几个下人奉上了刚沏好了的茶。

县官虽小,好歹也是朝廷命官;知州大人就更厉害了,乃是朝廷派下来临时管辖地方政务的官员,编制上仍旧属于京官。寻常升斗小民见了这样的大人,就算不立即倒头就拜,怎么着也得起身迎接吧?哪有像柴安风这样摆出一副这么不客气的样子?

知州聂晓明当场就有点不高兴了,但县令包克凯却还留着几分耐性:“柴大官人,下官和上峰两人来访,是有件事情来找大官人商议的。”

“商议事情?什么事情?记得前两天,我刚把苛捐杂税交上去啊,按理也没少交半文钱,不知道包县公还有什么事情要同我商议?”

离开临安之后,柴安风生意的规模略有萎缩,但即便是在富庶的华亭县、在苏州府,他的产业依旧是举足轻重的,自然也是纳税大户。对于地方官员完成朝廷下达的收税任务来说,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对于这种纳税大户,地方官员一向是十分尊敬的——这是从古至今都不曾更改过的。

“柴大官人乐善好施,不但照章纳税,而且多有捐献钱粮、派出人工,替地方上修桥铺路、赡养老人,下官不才,忝为华亭县令,先替百姓谢谢柴安大官人了。”包克凯道。

修桥铺路,那是为了自家的产品更好地往外销售,顺便让老百姓出行便利一些,给地方官员积攒政绩,只是副产品之中的副产品而已。至于赡养老人,那是因为柴安风从这些老农民手里收购了土地,又没看他们坐吃山空的狠心,就把他们养了起来,给他们供应一日三餐罢了。

只是古代这种程度的仁政,已经足够可以吹嘘一番“爱民如子”了。

因此,柴安风也就厚着脸皮承认下来:“这都是

我应该做的嘛!我在这里谋生,造福一方,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是,是,是。”包克凯谄媚道,“大官人言之有理。不过下官听说,大官人把几个闹事的,捆在街市上示众,这就有些不对了吧?”

“这怎么不对了?我这是在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样的人能惹,什么样的人远远瞧见就该往闪远着点。”柴安风道,“所以我是在教他们讲礼数,这群混蛋应该谢谢我才对吧?”

“这话就偏了吧?大官人并非朝廷命官,枷梏示众之刑,理应由官府审定,大官人这么做乃是非刑而处,已然犯了大宋刑律了。按理说,我等应该是要拿大官人问罪的,不过念在大官人出于好心,因此我和包县令才特地走一趟,请大官人下不为例。”

苏州知州聂晓明不愧是个京官,说话一套一套的,显得又占着道理,又给了面子。

却听一旁正奋笔疾书的耶律楚材接话道:“这就不对了。按大宋律令,乡绅耆老也有教化子民的义务和权力。柴大官人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却也是当过崇义公爵爷的,又在这里开了这么大的买卖,在华亭县当个乡绅怕是绰绰有余了吧?他看见几个为非作歹的小贼,抓住之后教训一下,既是为他们好,又能警示他人、以儆效尤,可谓是一举两得了。向柴大官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人,两位应该上报朝廷以示嘉奖,怎么好过来兴师问罪呢?”

聂晓明、包克凯两人被耶律楚材堵得哑口无言。

耶律楚材却还没有放过他们,又接着说道:“其实说起来,教化乡民,那应该是地方官府的责任。现在华亭县的官府没有尽责,柴大官人挺身出面,官府反而过来问罪,真是岂有此理?”

泼出去的脏水一滴不剩地又反弹了回来。聂晓明显然没料到耶律楚材会有这样的口才,怔了半天,才道:“这位先生通晓刑律,不知是何出身?”

宋朝科举兴盛,虽然不像明清两朝那样,科举几乎成了当官的唯一门路,却也已经十分讲究科举的出身了。因此两个也算是“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一看耶律楚材的样子,大约猜出他不过是屡试不中才跑来柴安风这里当幕宾,所以才出言羞辱他的。

可惜这两个官儿的视野,也就跟井里的青蛙差不多,完全看不透耶律楚材的身份。

于是柴安风笑道:“这位先生复姓耶律,是我在金国笼络的。说起出身么……他当过成吉思汗的亲信谋士!”

原以为报出“成吉思汗”这四个字,一下子就可以把这两个小官吓傻了。

谁知他们似乎从来没听说过“成吉思汗”这位草原霸主的名字,面面相觑了一番,才听包克凯道:“成吉思汗?不知是哪家的商号?哪个衙门的大人?下官看也没什么才干,否则怎么连个功名都考不取呢?”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人计。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白白孚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是后世文人写的一篇《时文叹》,讽刺的是那些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