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包裹以胡椒粉,以蜡丸封之,阴干三日……”
李淳风一边踱步,一边详细叙述自己“掌心雷”的制造过程。
李晟眼神憋笑,一丝不苟的按照李淳风的教导,将掌心雷的制作手法记录下来。
终于,在加入一大堆“佐料”后,大唐美食版掌心雷制作实验报告新鲜出炉。
李晟拿着眼前的“实验报告”,吹干墨水,小心折叠后放入衣袖。
宣告掌心雷与千里眼法门的交流至此圆满告成。
“今天能得掌心雷法,实乃幸事!”
李晟将实验报告保存好后,一脸高兴地朝着眼前的年轻道士笑道:“我有预感,这绝对是堪比开天辟地般的关键之物!”
“区区一个小玩意,不值一提。”
李淳风却是丝毫没有在意:“若论开天辟地,还是你之前所说的那数学之法,才是真才实学,贫道对此倒是十分感兴趣的……”
李淳风可没忘记自己此行的根本目的,乃是从李晟这里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哦,你有什么想问的?”
李晟收了人家的那么多水晶石,自然拿人手软,当场开始和李淳风探讨起数学来。
李晟的数学水平也就一般,更别提教人了。
没有数学课本的帮助,教起来也
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得,不成体系。
多亏李淳风数学天赋极好,再加上接受过大唐正统数术训练,已经有了数学基础。
因此两人一问一答之间,倒也相得益彰。
李晟也很快发现了李淳风对数学的天才般的领悟性,因此教授得更加起劲了。
一下午时间,从自然数、分数、小数,倒数、负数,乃至有理数、无理数、四则运算
李淳风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悍。
几乎是举一反三。
“有了数字、以及计算符号,接下里就是建立计算等式、不等式,以及方程式了!”
李晟说着,在纸上写下了一连串计算等式。
非常简单。
11=1,12=2……
没错,李晟写下的等式,正是后世小学数学入门所必学的九九乘法表!
这玩意非常简单,几乎是数学入门所必备!
经过李晟的解释,李淳风很快就明白了眼前的等式所代表的含义。
“你这是在九九歌?”
李淳风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系列等式,诧异不已。
“哦?你认识?”
李晟闻言,顿时停下手中笔,好奇的看向眼前的道士。
莫非古代已经有了?
“贤侄,此乃初学蒙童所必背之童谣,贫道岂能不会?”李淳风笑了一声:
“此法先秦之时,已经流传甚广,便是不识字的百姓,也是懂得。”
先秦就有了?
李晟闻言,心中微微诧异。
他还以为这玩意是后世才出现的东西。
没想到竟然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李淳风所言并不差,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非常早。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也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这便是九九乘法表的应用。
而在后世,新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乘法表的考古实物,则是在湘西里耶秦简中的一枚。
上面详细记录了乘法口诀。
只是,与后世流行的乘法口诀表不同,秦简上的口诀表并不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而是恰恰相反,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
而相比同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在内,并没有完整的进位制,因而需要使用无限大的乘法表,自然不可能有九九表。
一直等到十三世纪之初,伴随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欧洲人才知道这种简单的
乘法表,并在大学教学之中使用。
直至后世,九九乘法表依旧为现代数学教学所使用。
只能说,老祖宗的宝贝还是好用。
“懂就好!”
知道李淳风懂得乘法表,李晟十分高兴。
这样就省了自己再去解释了。
反正李晟要讲的也不是乘法表。
而是乘法表的表现形式。
计算等式!
“等式?”
李淳风盯着眼前这张表。
用新的数学符号,配合乘法符号和等于符号。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等式。
这便是李晟要讲的核心。
“等式,是指含有等号的式子。便如一一如一,可以表示为11=1……”
李晟指着这些后世一看就明白的东西,给李淳风解释道。
李淳风的反应非常快,顿时惊喜道:“贤侄你是打算用这等式 ,取代文字?”
“不是取代……是简化!”
李晟见对方瞬间就明白了等式的核心思想,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中国古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