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看这老者似乎有长谈的意思,只能道:“没关系,有什么事你慢慢说,咱们先找个地方坐下来吧。”
他说着领老者到了客厅,让老者坐下,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后,这才开口:“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公子,你可真是个好人啊。”老叟叹口气,“要是我家侄子,也有你这样的好心肠就好了。”
李辰见他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问道:“怎么,你侄子对你不好吗?”
“我”老叟欲言又止,“其实也怪我,这么大把岁数了,还不入土,成人家的负担了。”
李辰心想,这寿命乃天定,多少人想活还活不到这个岁数呢,总不能老了就找根白绫上吊吧?
在老叟后面的讲述中,李辰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老叟叫张志魁,乡亲们都称他一声魁叔。
以前家里是两兄弟,他还有个弟弟,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只娶得起一个老婆,但两兄弟都到了成婚的年纪,按道理来说,应该先想办法让哥哥把这亲事给定了。
不过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他父母觉得,
家里这么穷,要是先给魁叔娶亲,这弟弟还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去,甚至有可能这辈子都讨不上老婆。
于是父母就跟他商量,说他生得俊,以后说亲不成问题,弟弟相貌不及他,搞不好会成光棍,就让弟弟先成亲行不行?
魁叔心里自然是不愿意,但也不想忤逆父母,弟弟又放出话来,说要是以后魁叔没老婆,他的儿子就负责给魁叔养老。
这么一来二去,他便妥协了。
后来的事情可想而知,魁叔果然没讨得上老婆,成了村里的光棍,不过这个弟弟还算信守承诺,一直教儿子要孝顺魁叔。
当然,魁叔也没白承这份情,年轻的时候,他还算村里的壮劳力,父母去世后,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能有剩余,所以有什么好东西都往弟弟家送,这么一来,日子虽然寂寞些,但还算有盼头。
后来弟弟去世,临终前让魁叔搬去和侄子一起住,并嘱咐儿子对魁叔,要像对自己一样好。
那时候的魁叔虽然年纪大,不过生活方面不成问题,种两亩地也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过弟弟坚持,他也就搬过来了。
侄子马三也没反对
,毕竟家里多个劳力,对他也没坏处。
可是近些年,魁叔渐渐老了,干不了重活儿,侄子和侄媳妇就开始阴阳怪气,话里话外的表示对他不满。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魁叔也觉得自己拖累了侄子,自己原来的房子,早就已经卖了,钱也给了侄子。
现在成了这样,要是哪一天,马三将自己赶出去,连个住处都没有。无奈之下,这才想着能在李辰这里谋一份差事,即便不要报酬,好歹也能有个栖身之所。
李辰听完后,倒也没觉得愤怒,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越是贫困的人,越容易在这些问题上计较,魁叔也算是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这个侄子,但马三这样做,虽然不厚道,也只能说人之常情。
只是这世道,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换来的多半是无疾而终。
李辰对于魁叔的遭遇表示同情,即便将他留下来,也无非是多双筷子的事,北王府这么大,根本不算什么。
但他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略一沉吟之后,对老叟说道:“魁叔是吧,这事儿我不能立即答复你,不过你实在不愿意回去的话,可以先在府
上住两天,容我想想之后,再做决定。”
魁叔一听这话,站起身来连声道谢。
李辰让他稍作片刻,起身出了大厅,找到一个家丁,低声吩咐了几句后,那家丁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出府了
魁叔的遭遇挺让人同情的,但李辰并不是一个因为同情心泛滥,而失去警惕的人,现在天下暗流涌动,突然来了个陌生人,别的不说,最起码得先摸清楚对方的来路。
李辰刚才就是让那家丁出府,到魁叔口中的村落,去打听情况了。
如果魁叔说的是事实,那留下他也无妨,可万一撒谎了,就说明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到了傍晚,杜子楚总算姗姗来迟,手里还提着两大包东西。
李辰见到忍不住调侃,“怎么着,拿这么多东西,是向你师父行贿来了?”
杜子楚哈哈一笑,“谁不知道我师父两袖清风,我找谁行贿,也不会找您啊,这是长安的特产,我来的时候,顺手带了点,师父别嫌寒酸就行。”
被他这么一说,李辰倒觉得意外,从没想过两袖清风这词还能用在自己身上。
饭桌上,李承乾见到杜子楚,自然也少不了一
阵寒暄,只是没喝几杯,姜汤就说不胜酒力下桌了。
李辰知道,自己和两个徒弟在这里东拉西扯的,姜汤是没兴趣听下去,便让他早点去休息了。
姜汤出了房间,本想要去后院走走,他觉得李辰不可能把姜水绵藏在这里,但多了解一下北王府,总没有坏处的。
只可惜这里戒备森严,到处都有站哨的,为了避免李辰多疑,只能放弃去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