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重生之实业巨头> 235 时代的机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5 时代的机遇(2 / 3)

邀请我前来,有何贵干?”陈志文问道。

林局长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陈先生,你是香港目前最成功的企业家,你旗下的数款产品也都是远销海外,我就是想请教一下,我们内地的工业品,该如何打开海外的销路?”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林局长还是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吧?”陈志文说道,邀请自己来,他其实大概猜出目的,毕竟现在还没正式改开,要自己投资是不可能的,那肯定就是讨论一些问题了。

“就比如说衣服,听说陈先生在粤州与粤州市第一纺织厂谈了一些潜在的合作协议,我非常感谢陈先生对国内外贸行业的支持,但我更想了解的是,如何才能大量将我们的纺织业产品出口海外?”林局长问道。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非常多,在粤州的时候,其实我也与当地的潘厂长说过,纺织业,其实也很有技术含量,想做好,也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陈志文说道:“就说一个袜子,如何保证能够吸汗、保证透气、保证人穿的舒服,这是很重要的,同样大小的的袜子,在美国的超市,便宜的一美元一打12双,贵的一两美元一双,就袜子这个行业来说,大头的利润都是后者,便宜的袜子,基本上就是养员工的,赚不到钱。

衣服也是如此,欧美国家的人,基本上选择衣服不是因为生存原因,他们会考虑舒适度、轻量化、品牌以及外观,想做好的话,得抓住这些才行。”

“研发这一块倒是可以在国内进行,但外观,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们这也不太了解欧美人的喜好啊,品牌就更不要说了。”林局长有些为难的说道。

“其实林局长可以参考香港50年代的纺织业发展过程,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以给欧美品牌代工为主,就是靠着这些,才慢慢将经济发展起来,而且内地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化纤、棉花都可以自己生产,加上人工也便宜很多,这是很大的优势。”陈志文说道。

“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只是50年代的国际环境与现在相差很多,加上香港与内地也不一样,不说其他的,就是会英语的人,都非常少,沟通不行,什么都难。”林局长无奈说道。

“英语的话,的确很重要,国内如果想全力做出口,这方面的人才绝对不可少,不过短时间之内的确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陈志文想了想说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香港那边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从事纺织业的也有很多,如果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对海外推荐国内的纺织品、或者听从海外客户的要求,在国内定制相关的产品,也许是行的通的。”

梁社长眼神一亮,问道:“陈生,你可以成立这样的公司吗?你也知道,这类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您可是最合适的。”

实在是这两年,事情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早在73年,中央花费了43亿美元从西方国家采购了数十条大型生产线,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化肥及化纤。

石油与钢铁自然是国内需要以及国内基本物流的需要,任何产业都离不开它们,内地虽然是石油出口国,但冶炼技术不行,钢铁的话国内也不缺,就是高品质钢铁造不出来,这两类生产线可以补充不足。

化肥生产线自然不用说,关系到全国十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化纤生产线,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纺织业,既可以保证国内的老百姓都有衣服穿,又可以与很多国家一样,发展纺织业赚取外汇。

只是最近几年来,他们的各类衣服倒是做出来了,但却根本卖不出去。

“也可以,我回去试试。”陈志文想了想,点点头说道,香港在80年代后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做内地与海外的桥梁。

投资经过香港,让香港成为了全球级别的金融中心之一,而贸易,则是另外一个支柱产业,特别是在80年代,珠三角作为全国轻工业的中心及创汇中心,基本上就是香港的无数贸易公司在中间操作,甚至哪怕是香港本土的企业家去了内地投资,他们的订单,其实也是来自贸易公司。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客户是极难开发的,大家都不认识,很难信任,也没有什么中间保障,谁知道你是不是骗子?

一般的小厂根本就没这个能力,只能通过各种中间商,既然有人做这个生意,那自己自然也可以,这个时代的机遇来临了,那就得抓住机会,特别是现在自己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旦成功了,获利也许比不上金融或者电子,但带动的经济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而且这类事情,他只要花钱成立一个公司,由专业人来管理就行了。

不过,因为21世纪后香港经济的没落,特别是阿里巴巴的出现,这类贸易公司基本上全死光了,陈志文也不知道历史,现在也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不过以自己的资本、人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那这样就太好了。”林局长笑着说道,现在的国内,创汇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最近要引进的各种重工业设备、飞机、汽车都非常多,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以黄金交易,上到各类干部下到普通工厂,都在想办法多出口赚钱,但是难度太高了,目前整个国内,出口的大户仍然是各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