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赏罚分明,遇见真正的明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赏罚分明,遇见真正的明主(1 / 2)

马均热泪盈眶的抱拳行礼道:“丞相真是赏罚分明啊,仆、仆当初在先帝之时亦做出了不少好东西,可就是很少有人赏识,如今能得丞相赏识,真是仆之幸,大魏工匠之幸啊!”

曹爽摆手的道:“卿这样如鲁班公输之大才,若是不能得到重用,是我大魏的损失,亦是吾之过。”

马均感慨道:“仆遇丞相便是如当年郭嘉投效武帝一般得赏识,真是遇见真正的明主了。”

曹爽继续道:“德衡过奖了,吾怎么能与武帝这样的雄主相提并论,只是比汉哀帝刘欣这样的人好上一些罢了。”

汉哀帝继位后,见董贤容貌俊美,就拜他为黄门郎,不久,又升任其为驸马都尉侍中。董贤出则与哀帝同辇,入则侍从哀帝左右,甚至经常和哀帝同床共寝。

董贤对于哀帝也竭尽柔媚之能事,朝夕侍奉在哀帝身旁。这更博得了哀帝的欢心。

于是,哀帝便诏令董贤之妻和董贤一起住在宫中。

与此同时,哀帝又纳董贤之妹为昭仪,任董贤之父为少府。然后,又在北阙之下为其大治府第,极尽豪华奢靡。

至于各种珍宝赏赐更是无以复加。此外,哀帝还为董贤预修坟冢在义陵之旁,其规格同王,并赐予金缕玉衣及尚方珍宝等。

更有甚者,哀帝竟要把刘氏江山禅让给董贤,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后来,哀帝竟下诏要封董贤为侯。引起丞相王嘉等大臣的极力反对。

王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敢明言直谏,议论时政。

本来,王嘉为相后即多次劝谏和反对哀帝宠幸董贤,现在这位无德、无能又无功、全凭容貌献媚取悦皇上的弄臣,竟然也要被封为侯,王嘉实在难于保持缄默。

于是,他联同副相、御史大夫贾延一同上疏。

哀帝在王嘉等人严词劝谏下,只好权且收回成命。

但数月后,他又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还将反对封侯的公卿们教训了一番。

王嘉在天子的权威面前并没有驯服,他再一次上疏封事。

然而,王嘉的劝谏非但未能打动哀帝,反而使他对王嘉更加不满意,对董贤却愈来愈宠幸。

后来,傅太后死,哀帝又假托遗诏,加封董贤二千户食禄。

王嘉第三次封还诏书,不予办理,并向哀帝及王太后上疏。

哀帝大怒,以王嘉在朝,位不尽忠诚、举荐不当为罪名,遣尚书召王嘉质问。

在哀帝的威逼下,最后议定“召丞相诣廷尉诏狱”,这实际上是迫令王嘉自杀。

按照汉代的惯例,“将相不辱”、“将相不对理陈冤”,凡是诏“召丞相诣廷尉狱”,不论有罪与否,受诏后即需自杀,不得出庭接受审问。

王嘉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坚决不肯服毒自尽,在狱中20余日,受尽侮辱,不食呕血而死。

哀帝的舅舅、大司马骠骑将军了明平素十分敬重王嘉,对其之死表示同情哀怜,哀帝闻知,遂以董贤代之,这时董贤年仅22岁,即位居三公。

汉哀帝赏罚不明,导致朝廷上下离心离德,西汉在汉哀帝和一个没有能力的董贤的统治下,国势衰弱。

哀帝死后,董贤被迫自杀,外戚王莽逐渐夺取了政权,西汉灭亡。

不该赏的大赏特赏,该赏者却被冷落在一边,甚至实施惩罚;该罚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大加奖赏,这历来是导致乱局的祸根。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人生转折点,

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论,形象生动、逼真地把袁绍的致命弱点与曹操的胜劵在握优势说得如此透彻,要知道袁绍当时无论从兵力、英勇武将如云,精英谋士如睿,为什么曹操还是如神助战胜了袁绍呢?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其中的第九条便是曹孟德赏罚分明、而袁本初则是对手底下的人赏罚不明,

他的第九条是这样说的袁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而您认为是对的事就以赏赐来推行它,错误的事就依法处罚来纠正它,这是管理文化上胜于他。

胸怀天下不儿女情长,敬重人才胜过一切命。

各别举其对待武将、文臣的事例来说明两人的不同。

曹操对待武将的态度和生命远远胜于自己子女,典韦死后曹操痛苦、悲痛失声哭泣,并其表述远胜于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还有如对待夏候曹氏将领与张辽、许褚、关羽、徐晃等,无不关爱有加,一视同仁的奖罚分明。

对待文臣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倍加珍惜和信任,得到衷心拥戴。

再说袁绍对待手下世之绝代武将颜良、文丑,不珍惜,用之不竭、不歇,导致两人早早丧命,人称高士睿智文臣田丰,多次力谏袁绍,乘曹操与吕布徐州会战时,偷袭许昌。

但是袁绍以幼子生病无心战事而放弃大好良机;官渡之战,又是田丰力阻未成而大败,反遭杀害。狭隘的心胸可见一斑,不败于曹操那才叫天理不容,

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公。

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良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