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一百五十二章 指天谷山为誓,李芙的失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二章 指天谷山为誓,李芙的失落(1 / 3)

到了亥时,夜已经渐渐的有些深沉了,虽说现在是夏天,正是昼长夜短之时,但是到了亥时天色依旧是变得漆黑无比了,绝大多数没有娱乐活动的成都百姓都早早的钻入了被窝,只有达官贵人、宫中还亮着灯火,还在饮宴作乐.........

而这些是寻常百姓比不了的,也不一定能知道此中的乐趣,毕竟他们每天都要忙于眼前的生计,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赋税要缴纳,若是没有这些赋税,那蜀汉拿什么组建大军,为他们供应兵器、粮草等物资,而天子、达官贵人却不必为了生计发愁,再不济也可以每天贪图享乐直到被敌人毁灭的那一天,若是有点抱负还是要为更高层次的一些欲望而奋斗,

太傅府中晚宴差不多到了此时便要散场,在晚宴开席前,司马昭、李丰主客分席而坐,侍女端上的菜品都是一致的,也没有宫中那么讲究,没有让人试菜,因司马懿刚刚病愈便没有安排歌舞,这点李丰也能理解,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地位的人在平日也不缺那点歌舞助兴,不过酒肉却是不能少的。

二人桌案上都上了诸葛烤鱼(炭火烤鱼)、豆腐、川北凉粉、馒头、还有煮好的牛羊肉各一小鼎、素菜几碟,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很丰盛的了,前面上的几道菜也颇有来历。

诸葛烤鱼本为三结义烤鱼。话说刘关张三人于桃园结义,痛饮饕餮!有个姓张的厨子负责烹饪,他的一手绝活就是炭火烤鱼,味道超赞。刘备大喜,挥刀盟曰:“汝等烹饪有佳,当记头功”。后刘备登基,定烤鱼为蜀国国菜!

三结义烤鱼由此而来,后来,因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酷爱此种烤鱼,宴请日常都要有这道菜,所以民间也称其为“诸葛烤鱼“,因此蜀国的达官显贵们也免不了要跟风,连现在的宫中的宴席、大将军费祎宴客都是少不了这道菜,久而久之便成了蜀国的一道“特色菜”,连东吴使节来时候的宴请也要有这才上桌,还让这些东吴酷爱吃鱼的人士欲罢不能,毕竟诸葛丞相出山之前也是居住在靠近江东之地的荆州,口味还是有些相似的。

刘备攻打西川,命关羽留守荆州。正值初夏,天气炎热。将士们没有胃口,就用辣椒下饭,保持体力。不久后士兵们因生内火纷纷病倒。关公从军之前,卖过几年豆腐,知道豆腐可以去火。便立即叫人备好黄豆,亲自下厨,豆腐做得很嫩,清凉可口,十分美味,深受军官喜欢。

此后关羽便挑选精明强干的士兵若干,集中学做豆腐,亲自传教。几日后,全体将士每天都吃上这美味的豆腐,士兵们的病也一个个好了起来。这道菜也流传至今。

在当时,嘉陵江中渡口码头,有两个凉粉棚,深受周边百姓的喜爱。后来两家凉粉喜结连理,强强联合,打造出流传至今的川北凉粉。

后张飞路过码头,对凉粉喜爱有加,回去告诉其大哥刘备,此后川北凉粉成为蜀国刘备御前贡品。

蜀汉建兴三年秋,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说起来蜀国南方叛乱这事还与李丰的父亲李严有着些关系,他在此看到馒头的时候便又想起了那郁郁而终的父亲......

建安二十五年,雍闿听说刘备逝于永安,于是更加骄横无羁。都护李严给雍闿写了一封六张纸的信,向雍闿说明事态变化的厉害,但雍闿只回答一张纸的信,说:“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天下鼎立,却有三种不同历法在施用,所以处在僻远地方的人深为惶惑,不知归附何方。”

其桀傲不驯以至如此,父亲的信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向他展示了先帝刘备伐吴大败后又病逝后蜀汉的虚弱,让他觉得反叛成功的机会挺大的,

益州郡的地方豪族雍闿杀死太守正昂,通过吴交趾太守土燮与步骘向吴国请求归附,不料朝廷让张裔当上了益州太守,径直赴郡所上任。雍闿于是闹别扭不服气,他借鬼教鼓动人说:“张府君像只葫芦,外面虽说光亮但内面实际很粗糙,不值得杀他,命令把他缚绑送往吴国。”于是把张裔押送给孙权。后吴国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

永昌位在益州地区的西部,而且道路阻塞,与蜀郡隔绝,而郡太守又调换了人,吕凯与府丞蜀郡人王伉一起率领和激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

雍闿数次发布檄文到永昌,劝诱吕凯。

吕凯对他的檄文回复说:“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切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论老少,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解除国难。想到将军您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招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求功劳着于竹帛,千载史册留名。哪想到您反倒向东吴俯首称臣,背本就末!从前大舜勤勉地为百姓劳累,死于苍梧之地,史籍赞美他,以至流芳千古。他身葬江南,何等可悲!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到成王才大功告成。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譬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从前将军您的先父雍侯,与汉结怨反为汉所封爵赐土。窦融知道东汉将兴,故此归顺世祖,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