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那忽然冒出来的吏部尚书不是雍王的人,向晚一百个不相信。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跟汪尚书达成了默契?
或许是因为汪望舒的死,虽说早知道雍王所谋之事无所不用其极,向晚却始终有些怅然。
至于说翟方雄,在青州时他看似处处讨好郑卓然,但若细究最终的结果,或许真相并非表面上那样简单。
当初雍王一伙人能够一次次地从郑卓然的眼皮子底下“恰好”逃脱,真的只是运气好?
看来身为宪司的翟方雄带人四处搜查追捕,起到了不小作用。
一役下来,刑部、吏部、户部尽收囊中,最大的赢家,竟是雍王。
朝堂上风波不断,郭郑两派互相攻讦,每日都有官员被贬甚至入狱,就连皇后郑美贻都没能讨了好去。
郭家提请的废后不过一个试探,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在储位。
既然已经撕破脸脸,郭家便也不打算再藏着掖着。
郭太后以大皇子身体羸弱,皇帝膝下又没有旁的皇子为由,直指皇后不贤,并提出将康王之子,如今已经八岁的景王过继到皇上膝下。
此话一出,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景王已经八岁,自两年前进入资善堂读书以来,一向尊师重道、谦逊克己、勤勉好学,与其父康王十分肖似,再过几年,定然又是一个“贤王”。
更何况,当初先帝即位时诸子夺嫡,死伤惨烈,先帝晚年又经了良王之乱,到如今,与皇帝姜润最近的血脉,也只有景王和雍王两人了。
郑皇后所出的大皇子从生下来就病病歪歪,能不能平安养大都成问题,对于他能不能担起储君之责,虽说众臣不说,心里也是打鼓的。
而另一个雍王根本不用看,这京城还有谁不知道他就是混账草包一个!
相较之下,景王简直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成了最合适储君的不二人选。
因此,惊讶过后,大家奇异地发现,郭家的提议竟然也不显得荒谬了,甚至有些个大臣为争从龙之功,已经开偷偷与景王府以及安国公府眉来眼去起来。
安国公府一扫之前的颓势,重新变得咄咄逼人。
看着一个个犹如墙头草的大臣,姜润气急却毫无办法,一时间无暇他顾,将重心再次放回到压制安国公府上头。
这日早朝,就在他焦头烂额,疲于应对郭党提请过继景王的攻势之际,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在一众惊诧的目光中走上了朝堂。
老相公褚有良今日竟然上朝了!
自姜润登基后,上了年纪的褚相就一直病病歪歪的,众朝臣都习惯了每年传出三回他病危的消息,以及五回他上则子起骸骨的消息。
谁知这么多年过去,褚相不仅依旧牢牢占据着首相的位置,今日竟还上了朝。
不论是郭党还是郑党,自然都是不愿意看到他的,因此格外心思的大臣们纷纷蹙眉沉默,殿内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老相公一向身子骨可好,今日上朝可是有事要奏?”
姜润也猜不透为何褚相会忽然出现,他出言试探,并让金太监搬来椅子请褚相落坐。
褚相推拒不过,恭恭敬敬跪下谢过恩,这才颤颤巍巍坐了半边椅子。
“咳咳,人老了,不中用了,”他摆了摆手,一语带过自己的身体情况,转而说起了来意,“老臣听闻,近来朝中论及立储之事,心中恍惚,特来旁听。”
姜润闻言眼神一亮,褚相当了多年首相,即便如今人老势微,也绝不会是无的放矢之人。他早已多年不朝,今日出现,定然不可能只是“旁听”这么简单。
说不定……
“方才众爱卿所言皆有些道理,朕一时无法决断,老相公的意思?”姜润借坡下驴,顺势将这个球踢到了褚相手里。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褚相却也没有推脱,他严肃了脸色,简洁明了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此言一出,以姜润为首的保皇派自然是齐齐松了口气,而那些支持景王的大臣们自然是不服的。
只是,看着那白发苍苍的颅顶,不知怎的,他们就想起了褚相当年执掌朝纲,杀伐果断的模样,兽王虽老,余威犹存。
更何况褚相在朝中还有不少门生,说出的理由又占据儒家大义,一时间,郭党也说不出太多的话来。
最终经过双方拉锯,达成了等到大皇子六岁出阁读书,若那时身子骨已无大碍,再行立褚之事的默契。
工部邓尚书偷偷松了口气,安国公远在西北,黄相尚在养病之中,潘直又折了,如今,郭党官职最高的是他。
邓尚书自认他能顶住褚相和赵相两人的压力,争取到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便对那些还想继续争执的朝臣们微微摇头,暗示先见过黄相后再做打算。
姜润则给金太监使了个眼色,趁机宣布退朝。
“老向公请留步。”
金太监带着一脸讨好的笑意,将颤颤巍巍的褚相请了回去。
褚相虽不明所以,还是跟着金太监来到了政事堂。
姜润虽免了褚相的行礼,但褚相还是再一次坚持一丝不苟地磕完了头。
看着这位神色肃穆,白发苍苍的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