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419章 洪武版本的内阁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9章 洪武版本的内阁制度(2 / 3)

在今后呈现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大打折扣,甚至与直接相反。

就直接自曝自暴自弃,不考虑解决问题。

这显然是不行的。

当下,便认真听梅殷往下说。

“事情太过于繁杂,只皇帝和太子肯定是处理不了。

需要有一些帮手才行。”

他说着,停顿一下道:“比如今后可以设立一个机构,选拔那些有才能,有见地,有手腕的能臣,让他们进入这个机构当中。

帮助皇帝来看奏章,处理政务。

群臣送上来的奏章,由他们先看。

看过之后,再写出他们相应的处理意见……”

听到梅殷这么说,朱标为之愣了一下。

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怎么听起来和中书省还是没什么区别呢?

之前中书省干的,就是这些活不过啊!

他也是一个能耐住性子的,且知道自己家二妹夫考的问题,肯定不会这样简单。

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什么别的手段。

便接着往下听。

梅殷道:“但是这些人也只有参议的权利,没有决策权。

他们的意见只能进行一个参考。

接下来还需要将奏章以及他们的意见,给送到皇帝这里。

让皇帝来进行观看。

他们的处理意见,若是可以便进行采纳。

不可以的话便直接驳回。

或者也可以留中不发。

在这上面,还必须做出一个规定

那就是百官呈送的这些奏章,这个机构不得有任何的隐瞒,需要全部都送到皇帝这里来……”

朱标听到梅殷所说的这话,眼睛不由的为之亮了。

这好像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他已经看出来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和中书省以及丞相的区别。

猛的一看,似乎差不多,但是仔细去看的话,这里面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中书省还有丞相,那是总领百官。

而且,丞相还有权直接对很多的奏章进行处理

尤其那些一些小事上,丞相可以完全自己决断,不用给皇帝进行汇报的。

那是真真正正的大权在握。

这也是自己家父皇,为什么会如此痛恨厌恶丞相制度的一大原因之所在。

毕竟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确实很大。

丞相总领百官,为百官之首,天然就会成为百官的主心骨。

他们会和百官站在一起。

在一些事情上,确实会成为皇帝的助力。

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为了他们的利益,也要同样会和皇帝进行对着干。

明里暗里进行交锋。

皇权和相权的较量,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胡惟庸如今,早就已经开始上下其手了。

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么,但是在那些小事上,却会拿着在那里做人情。

根本不必呈送给父皇,自己就给处理了。

送到父皇这边的奏章,都是被筛选过的。

有些事儿想要让父皇知道就送过来,不想让父皇知道,就不往这边送。

这也是父皇为之恼怒的一个原因。

总觉得自己是在看别人弄的二手东西,有被愚弄。

而你二妹夫现在所出的这个主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考虑了皇帝精力不够,不足以处理这么多问题的情况。

同时,还将还顺带解决了中书省权力过大,欺瞒皇帝的种种做法。

遇上一些能力不够的皇帝时,让朝中的这些能臣,写出处理的意见,让皇帝的定夺,也同样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皇帝能不足的短板。

虽然这样做,在今后同样还会产生不少的问题。

比如一些朝臣在处理之时,会在里面添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货。

而这些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朝臣,在官员之中的影响力,也肯定要比寻常的官员要大。

甚至于在今后,有可能会形成隐相。

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的决策权,终究还是在皇帝的手中握着。

只要皇帝不听他们的,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甚至于,哪怕出现一个特别无能的皇帝,被臣下愚弄。

那有这样的一个制度,在接下来新的皇帝登基后。

主要是一个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权力。

不至于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这个制度,确确实实特别的好,各方面都臻于完美。

自己来这边问二妹夫,果然是问对了。

哪怕他也知道,二妹夫这个时候所说出来的这个办法,有很大的可能是二妹夫从看到的一些历史里所得到的。

但别管怎么说,对于朱标而言,就是有用。

他也觉得,这就是二妹夫给出来的主意。

梅殷此时给朱标所说的,自然就是大明在今后,所发展出来的内阁制度。

但是他所说的,并不是完全体的内阁制度。

毕竟完整的内阁制度,除了外面的内阁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