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岂靖去了潭京读书。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两个家庭看似都很平静,没有想象中应该有的血雨腥风。徐南音忙着孩子读书升学,侯佩茵忙着享受她抢来的富裕生活,同样看着小孩一天天长大,陆慕冬则享受着侯佩茵的恭维跟撒娇,也忙着进一步扩大事业版图。 陆岂莹换了一个寄宿学校继续读初中,然后升入高中-庆州六中。 而我呢,在竞争激烈的小升初考试中,仿佛要争光似的,成了那一年所有亲戚小孩里唯一一位考入市重点庆州实验中学的考生。 这一年是2005年。母亲徐南音和父亲陆慕冬的亲戚里,加上我一共有6位考生。 考试结束的第三天全部同学需要回到学校填写申报志愿。我第一选项肯定是实验中学,当时没那么自信,但又很自信。当时的录取通知书跟大学似的,由于那时候基本都是在市内递信,为了保险起见所有的录取信件都会邮寄到学校然后分发到各个班级班主任的手上。 出结果的那一天我跟几个小伙伴一同在学校集合,坐到教室里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分发的信件,心怀忐忑的打开。我被录取了。母亲徐南音很是欣慰。她虽在考试前非常担心,因为我在考前一周的休息阶段基本每天都在玩耍没有碰过书本。这其实是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徐南音由于从未参与过孩子学业的辅导和关注,除了嘴上时不时的蹦出“最后再看会书吧马上考试了”之外,没有做过任何多余的催促和强迫。 那一刻的感受其实更多是自豪,还有点骄傲。亲戚中只有我考上了最好的学校,这怎么不算厉害呢。 :“女儿,出成绩了吧,考得怎么样?”陆慕冬打来电话问道。 :“哈哈哈,爸爸,我考上了市实验!”我语气里藏不住喜悦。 :“我女儿就是厉害。” 陆慕冬打来电话的那天其实已经出了成绩好几天,我觉得他应该也是听到了亲戚们讲到谁谁谁考去了哪个学校才想起了我今年也在参加小升初考试。 陆慕冬不记得其实很正常。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父母怎么会不关注孩子的学业和成长,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这三个重要的时间点。 但事实就是如此。 我的父母从不会带有目的性的认真过问我们的成绩。没有辅导,没有督促,没有接送孩子上下学,很多时候因为家长会的时间冲突连家长会都不参加。好在他们都是勤劳的人。 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勤劳,我们勤劳; 他们用心,我们用心; 他们对自己有要求,我们也对自己有要求。 他们待人接物亲切和善,我们也学着懂礼貌知人情。 因为徐南音节俭会生活,所以我们从小都是节省的人。因为徐南音勤劳,所以我们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因为陆慕冬对自己有要求有目标,所有我们在自主学习上根本不需要督促。当然小朋友的性格千奇百怪,学习不是唯一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