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信不?
再说今年的大葵,在及时灌溉的情况下,大获丰收,大伙伴时刻念叨着"合同″,时刻关心着价钱,因为村子里现在家家几乎甚少有一名中学生或者一个大学生,而这些经济作物是供学生的主要命脉。
又快到春节了。那些回民赶来收葵花,当他们看到颗粒饱满的葵花籽,心中骤然欢快,最后定夺,高出保底价一元,以四元五角进行收购。
大伙心里甭提多欢快,这希望改有的都有了,这难道又不是村子里最令人高兴的事吗?
可是,好事里面总有坏事,这些回民他们将葵花分成了两个"等级″,合格与不合格,合格的好价,不合格的纯粹不收,这样一来,“合同″形同虚设,急坏了乡亲们,这到口的美食又不能下肚,怎么办呢?
这样形成了一般人不能撼动的僵局,大伙们无可奈何。
最终常主任出面协调,他尽量让乡亲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还是那些回民自己定夺,将葵花籽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的等级便产生不同的价格,区间是"两元到四元五"。
这样一来,乡亲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此对这样的"合同"更是失去了信心,朦胧间透出一丝闪光,深深地感觉到,农业农村农民谁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