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初一,春意盎然,但对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国而言,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大齐将军舒清泉站在战略地图前,她的目光锐利如鹰,凝视着那片蓝色的海域和其周边的土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国家虽小,却因其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成为了大齐帝国扩张版图的关键一步。
舒清泉将军深知,这场战役不容小觑。波罗的海三国虽不及北欧诸国强盛,但它们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顽强的民族精神。此外,它们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开战,可能会引来外部的干涉。然而,舒清泉将军的眼中没有丝毫犹豫,因为她知道,为了大齐帝国的长远利益,这一步必须迈出。
在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之后,舒清泉将军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大齐的军队分成了三路,分别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进发。每一路军队都配备了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像猛虎下山一般,迅速而有力地展开了攻势。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波罗的海的波涛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争气息,波澜不惊的海面下隐藏着无尽的暗流。大齐将军舒清泉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那里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海港和中世纪城墙见证了无数次的风云变幻。
大齐的海军如同夜幕下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塔林的港口。随着一声令下,舰队迅速展开行动,强大的战舰如同巨兽一般,将港口牢牢封锁。炮火轰鸣,硝烟弥漫,一场激烈的攻城战随即拉开序幕。
在陆地上,大齐的陆军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像猎豹一样敏捷,像狼群一样团结,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必胜的信念。在炮火的掩护下,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塔林的城墙,他们用梯子和攻城槌冲击着坚固的石壁,每一次撞击都让城墙颤抖,每一声呐喊都震撼着敌人的心灵。
爱沙尼亚人并未轻易屈服,他们的抵抗如同狂风中的野草,顽强而不屈。他们在城墙上投掷石头和热油,用弓箭射击,甚至在城墙下挖掘陷阱,企图阻止大齐军队的进攻。然而,在大齐军队的强大攻势面前,这些抵抗显得越来越无力。
终于,在乾隆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塔林的城门被攻破,大齐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了这座古老城市的上空。六月初一,随着最后一座堡垒的陷落,爱沙尼亚全境及其岛屿宣告全面被大齐军队占领。
与此同时,在波罗的海的另一侧,齐军在马燧将军的带领下,正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马燧将军,一位以勇猛和智谋着称的将领,他的到来无疑给这场战役增添了几分紧张与期待。
里加,这座坐落在道加瓦河畔的城市,不仅是一座繁华的商业中心,更是拉脱维亚的心脏地带。它的城墙坚固,城防设施完善,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堡垒城市。然而,面对大齐军队的铁蹄,这些防御措施能否抵挡得住,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马燧将军深知,要想攻克里加,必须采取巧妙的战术。他先是派出侦察兵详细勘查了城防情况,然后根据情报制定了周密的攻击计划。在夜色的掩护下,齐军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里加的城墙,他们的行动如同夜行的猫头鹰,既隐秘又迅捷。
当第一缕晨曦划破天际,齐军的攻势也随之展开。炮火如同雷霆万钧,轰鸣声震耳欲聋,城墙在炮弹的连续打击下开始出现裂痕。紧接着,齐军的步兵如同洪流一般涌向城墙,他们用梯子和攻城槌冲击着城墙,每一次撞击都像是敲打着敌人的心脏。
拉脱维亚人并未轻易放弃,他们的反击如同狂风骤雨,激烈而凶猛。城墙上的守军用弓箭和石块还击,城内的士兵则准备好了近战的武器,准备与入侵者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马燧将军的战术多变,他在攻城的同时,还派出了一支小规模的特种部队,从城市的侧翼发起突袭。这支队伍如同利刃般插入了敌人的软肋,迅速占领了城墙的一段,为大部队的进攻打开了缺口。
随着缺口的扩大,齐军的主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水,迅速涌入城中。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里加的守军终于力竭,不得不投降。马燧将军站在里加的城墙上,望着脚下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他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重担。
而在立陶宛,王武俊将军面临着森林和沼泽的严峻考验。他的军队如同森林中的狼群,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这片天然的迷宫中。他派遣精通森林作战的特种部队先行探路,寻找穿越这片天然屏障的最佳路径。在他的精心指挥下,大齐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征服了立陶宛,将维尔纽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纳入了大齐的怀抱。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波罗的海的天空下,舒清泉将军站在塔林的城墙上,望着脚下的土地,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她的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全境及其岛屿悉数纳入了大齐的版图。这位女将军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传奇。
然而,舒清泉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的目光转向了更远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名为加里宁格勒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