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7.伺机而动(1 / 2)

没有侦探?  萧也不动声色地看了每个人一眼,众人的表情都有些耐人寻回。  “好了,来吧,不在场证明都盘一下。”  徐天作为每期节目都参与的固定嘉宾,再加上在娱乐圈资历比较老,自然担当起了主持人的职责。  众人在徐天的带领下,在案发现场旁边的大厅坐了下来,开始了推理的第一步——阐述不在场证明!  也叫作梳理时间线。  因为没有侦探,但推理总归要有一个人来带动,众人落座后,徐天就承担起了这个任务。  “总导演居然在我们今天收官派对的现场,被人谋杀在道具间。”  徐天不愧是专业的金牌主持人。  口齿清晰,情感充沛,一句简单的话,让他说的抑扬顿挫,就像再讲一个生动的故事。  “请适度的表现出五秒钟的悲伤啊,来,三,二,一。”  随着徐天的倒数结束,众人立刻开始狂飙演技。  吴潇潇和王晓蕾是专业演员,情绪说来就来,演绎出了不同程度的悲伤和难过。  偶像剧演员魏云龙就差了一点意思,虽然演的悲痛欲绝,但是眼里缺少了故事感,只是难过的很好看。  徐天和李北宁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俩主持节目是专业的,但演戏却是业余中的业余,明明是悲伤的情绪,被他们演绎的像是在憋笑。  萧也的演绎很自然,虽然没有很多的细节,但是很真实,也很有感染力。  就连王晓蕾都十分惊讶,悄悄问身边的魏云龙,“萧也是演员吗?”  “他?不是,他是歌手。”  “啊,演的还挺好的。”  五秒钟结束,徐天立刻恢复了阳光开朗的样子。  “好,悲伤结束,接下来大家坦白一下,案件发生的时候,一个个都干什么去了?”  不在场证明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和后面的很多证据都有牵连。  知道自己做过什么的人,一定会想尽办法去掩盖自己的真实行踪,反而会留下破绽。  像萧也这种盘逻辑非常强的玩家,通过不在场证明,再加上一些细微的证据,就可以大致还原整个案件的原貌。  第一个阐述不在场证明的是魏云龙,他的不在场证明中,被徐天发现了非常严重的疑点!  那就是六点四十到六点四十五之间,他去了一趟厕所。  而厕所就在道具间对门!  也就是说,在魏云龙上厕所的这五分钟里,就有可能完成谋杀!  第二个阐述不在场证明的是萧也。  萧也已经把剧本牢记于心,根本不需要节目组的提醒,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时间线,清晰地讲了出来。  在萧也的时间线里,他六点四十五进的洗手间,出来的时候看到徐天和王晓蕾在排戏,而徐天的手里有一把刀。  通过萧也和徐云龙的时间线,基本上可以确定,总导演的死和厕所脱不了干系。  李北宁是六点五十进的厕所,他也看到了徐天和王晓蕾,并且王晓蕾已经被刀划伤了。  由此可见,徐天排戏所用的刀并不是道具,而是一把锋利的真刀!  对应总导演被脖子上触目惊醒的伤口,这把排戏用的刀,十有八九就是凶器了!  在吴潇潇的时间线里,她在宴会厅吃完饭后,六点半单独找总导演聊过天。  如果吴潇潇没有撒谎,那么也就是说总导演六点半的时候还活着。  这是一个烟雾弹信息,因为六点半之后,所有人都有过独处的时间。  大多数人是去上厕所,徐天是因为划伤了王晓蕾,去请护士。  王晓蕾则是因为受伤,一个人留在化妆间等护士。  至于那把刀,最后被王晓蕾丢在了化妆间。  所有人的时间线盘完之后,嫌疑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徐天,另一个是王晓蕾。  这两个人都和刀有最直接的接触!  萧也不禁皱了皱眉头,如果王晓蕾真的是凶手,那么这把绝对是高端局。  王晓蕾被网友们称为“老狐狸”,这可不是人设,而是她确实有这个能力。  对上她,会让萧也觉得很有压力。  当然,凶手是徐天的话,也比较难办。  不知不觉中,徐天已经担任起了侦探的角色,大多数人下意识地选择相信他,不会怀疑他的说辞。  一旦他是凶手,那现在就是凶手控场的局面,很难打。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猜测,真要决定谁是凶手,靠的还是证据和推理。  接下来是搜证环节。  众人分成两组,每组由三人组成,在节目组搭建的情景舞台上,进行证据搜查。  决定凶手是谁的关键性证据,就隐藏在其中!  在搜证之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晓蕾,却突然站了起来。  “因为现在没有侦探,所以我们假定一个人是侦探。比如说假定我是侦探,我说的话一定是真的。一旦发现我的话有问题,那我一定是凶手。”  众人考虑了一下王晓蕾的提议,觉得确实有点道理。  但萧也却没发表意见,他只是冷静地观察全场所有人的表现,不受半点打扰。  “我觉得晓蕾老师的话有道理。”魏云龙第一个赞成。  随后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成。  “既然这个方法是晓蕾老师提出来的,那我们就让晓蕾老师担任这个侦探吧。”  徐天把侦探的身份主动推给了王晓蕾,口头上完全合乎情理。  不过在萧也看来,这两个人都有问题!  王晓蕾突然提议自己担任侦探,这一举动本来就很反常。  不管她是不是凶手,这么做都是为了控场,掌握最多的信息,获得最大的信任。  她是如果是好人,这么做能让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