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十八年春。
是杨篱去世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留儿离开我的第一个年头。
留儿是我与杨篱的孩子,我给他取名为林留,寓意不过一个“留”字。
我从不期望他长大能什么出息,只想陪着他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像一对普通的母子那样生活,因为杨篱留下的钱足够我们母子俩安稳的过完这一生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留儿还是离开了我,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他不属于小山村,也不属于我。
他属于夏朝,属于百姓。
我很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
……
……
留儿自小聪颖好学,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我那把古琴,他特别喜欢缠着我让我弹琴给他听。
他最喜欢听我弹的是一首名为《清篱》的曲子,是我之前在杨篱生辰时弹给他的曲子,杨篱喜欢,没想到留儿也喜欢。
也许这首曲子真的很好听吧。
后来我教他弹琴,教他识字,教他做人……还教他种了一棵小梅花树,就种在我们住的小木屋门前。
留儿每次放学回来都会去给那树浇水施肥,他将那棵小梅花树养得很好,不像他父亲那样,养得半死不活的。
除去这个,留儿其他方面也不怎么需要我操心,可以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还会主动帮着做事,也从不问我他爹爹是谁。
他让我本该枯燥乏味的生活有了那么几分色彩,我经常觉得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
直到有天留儿告诉我,说他喜欢杨礼大人,他想成为像杨礼大人那样的人。
留儿从未见过杨礼,他只是听着旁人的讲述,喜欢上了这么一个人。
说到杨礼,他似乎也犯了不少错,过于正直导致多次贬官,好在后面又靠着努力重回官位,算是个仕途坎坷,最终柳暗花明之人。
很多人都喜欢以杨礼的经历来勉励自己,留儿喜欢很正常,毕竟这小山村那唯一的学堂里的教书先生就很喜欢讲杨礼这个人,杨礼似乎成了很多怀才不遇之人心里的典型代表人物。
和杨礼相反的是一位叫李桐的人,他能言善辩,审时度势,一路升官,没那么多坎坷不平的事迹。
这两位被合誉为“清风明月”之人,听说私交也不错,很难说杨礼好几次东山再起会跟李桐没关系。
至于李桐为什么这么帮他,世人对此的解释是他们一见如故,成为了彼此的知己。
但李桐从来没有站出来承认过,对此他只是一笑而过,让人不知道他到底是承认了还是没承认。
留儿也很喜欢李桐,觉得他这种出身微末之人能一步步坐到和杨礼同等高官位上的人会是个很厉害、很了不起的大人。
他也想像李桐一样,以一个毫无背景的草民身份一步步成为一个被百姓称颂的大官。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孩子自己恐怕留不住多久,他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不会甘心一辈子被自己束缚在这小山村里。
但不急,现在他还小,我还能留住他。
随着留儿一天天长大,他变得越来越像杨篱了,但性子这方面却有些像杨礼,比较天真,不谙世事。
他开始用一种犹豫又小心翼翼的眼神看着我,有话想和我说,又不敢和我说。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可他不说,我就当作不知道他的心思,装聋作哑的过着日子。
终于,在他十八岁那年。
他鼓起勇气朝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娘,我想去京城赶考,成为一个像杨礼或李桐大人那样的文官,哪怕考不上我也不想在这里当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所以…我得离开这里……请您尊重我的决定,好吗?”
“等我功成名就了,我一定回来接您。”
留儿向我下了保证,那双灰眸十分坚定的看着我,我知道他其实是个十分执拗的孩子,这话肯定是想了很久才决定告诉我的,我不答应他也会走。
那天,我知道我留不住他了,点了点头。
我尊重他,就像当年尊重他的父亲那样。
我亲自为他送行,叮嘱他多带些衣物,别冻着自己,至于官场沉浮……我一句也没说,我不懂这些,说了也没用,只能让他带上我的一封书信,出事了让人转交给宫里一位叫“王莲”的太监,说自己和他有点交情,或许能帮到他。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留儿带去的那封书信这辈子都不会被王莲看到。
可留儿还是太年轻,在小山村见识短浅,不过才去一个月的时间,我的那封书信就到了王莲手里。
王莲已成了备受皇帝喜爱的一个宦官,不能再喊他小太监了,他来了小山村看望我,跟我讲了留儿的事。
那孩子因为救人得罪了林家,也就是我曾待过的林家,得罪的是常乐长公主生的孩子。
听说新帝刚刚登基那会,长公主曾在林家闹着要和离,可后面又不了了之了,不过林家的那些妾室全被遣散了,第二年一直无所出的长公主居然怀孕了,生了个儿子,被她宠得无法无天。
留儿得罪的人正是她的儿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