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寓捋着自己的胡须,皱眉道:
“我和徐姑娘都以为,这场考试的题目,会比较简单,但当我走下来的时候,那个年轻人却已经写得差不多了,真是让人吃惊。”
徐妙云也是一脸的意外,“这小子马上就要做好了吗?”
朱桢也很惊讶。
之前,他们都见过那个青年在纸上写写画画,速度极快,也猜测过他可能有几分本事,却万万没有料到,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是啊,我刚看的时候,也很吃惊,但我只是匆匆一瞥,发现上面的字很仔细,不像是随便涂上去的,这就让我觉得……”
朱桢轻笑一声,“是不是被吓到了?”
杨寓叹了口气,“我就是想着,他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
“长江一波又一波,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人之常情,大明能有这样的人才,朕也是十分高兴的。”
朱桢感慨了一句。
徐妙云忍不住感叹道:“这一届的第一名,怕是非这个年轻人莫属了。”
就在他们感慨的时候,蒋瓛突然走了出来。
“王爷,快到考试时间了,要不要我帮你看看?”
朱桢抬头,“想必是那小子送来的,送过来。”
就在刚才,对方已经交了卷子,朱桢心中充满了疑惑,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家伙,是不是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朱桢接过试卷,递给徐妙云,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那就劳烦你了。”
徐妙云一双漂亮的眼睛眯了起来,“是。”
解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闭目养神,思考着刚才回答的问题。
他身边的文士,更是目瞪口呆,只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自己才写到一半,自己就完成了,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谢葑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只是冷冷的说道,“你这样盯着我,我就不给你答案了。”
文士脸上一热,道:“小的没有那个意思。”
说完,他又低下头,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
二层大厅内。
徐妙云看着手中的卷子,心中除了震惊之外,再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这……这人的试卷,简直是无懈可击,没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强的实力。”
杨寓走过去,目不转睛地看着试卷。“……”
“王爷,这人天赋异禀,后面的卷子,我都能猜到,他一定能拿到冠军。”
朱桢带着一丝疑惑,拿起卷子仔细看了起来,哪怕他的水准不如徐妙云或者杨寓,但也能看出这张卷子的好坏。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就是冲着这个来的,要是大明报有这样的人才,杨寓,你就不用操心了。”
徐妙云微微一笑:“恭喜王爷,收了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下属。”
杨寓站了起来,“要不要我去请他?”
朱桢颔首道:“好,那就先上去。”
谢晋正坐下,杨寓突然从旁边走过,众人又是一愣,都停下了手中的笔。
怎么监考老师也来了,难道还有人在作弊?
杨寓走近谢晋,却见谢晋双眼紧闭,伸手在谢晋面前的桌子上拍了拍。
“有事?”年轻的解缙睁开眼,望向杨寓。
几个学生:“……”他就是考核官!
杨寓并不在意,因为他很清楚,这位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所以,他并没有生气。
“王爷求你,你随我来吧。”
谢葑站了起来,似乎并不惊讶,“有劳了。”
将谢晋引到二层,杨寓向朱桢行了个礼,“王爷,谢晋带来了。”
朱桢愣了一下,犹豫着问道,“您说那人是解缙?”
杨寓不明所以,“嗯,有什么问题吗?”
朱桢急忙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手里的试卷上,的确是“解缙”两个大字。
朱桢愣住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这个年轻人,竟然是解缙!
他可是大明有名的三大才子!
明朝初年,谢朓生于一代文人世家,相传他自幼聪慧过人,人称“神童”。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在他的面前写了几个字。
五岁的时候,他的爸爸曾经教导过他一些诗词歌赋,他一次就能背下来。
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就可以写作了。
十岁时每天背一篇上千字的散文,就能让你终生难忘。
十二岁时,他就把《四书》和《五经》都看了一遍,把其中的道理都看了个通透。
洪武二十年,他只有十八岁,在江西乡考的时候,就拿到了第一名,次年就升到了翰林院学士。
可惜老天不待见他,天才解缙进了朝廷,仕途就不那么顺畅了,他过于耿直,惹来不少人的反感,被他一再的排斥和诬陷,几番被降职。
老朱登基之后,更是一次又一次的降职,直到后来,他不得不隐居家中,潜心写作。老朱死后,他被允许入京悼念,却又在朱允炆面前说了几句坏话,结果又被革职了。
直到建文帝四年,其他官员都帮解缙说了几句话,这才让他恢复了官职,但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