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晟旌和长欢在青楼里养伤,无人打扰,过了好一段清闲日子。
可这天下,并不是处处太平的。
朝堂之上,正为了一件事,苦闷烦闷。这一日,恰巧,流年假装的萧晟旌抱恙,未曾出席早朝。
近来西北地区的游牧民,屡屡进犯郑国边境,表现出谋反的意向。
这让郑王大为苦恼,他知晓,这郑国的边境地带,一向与那游牧民交接,二者井水不犯河水。
天下三国鼎立,但游牧民并不属于这三国之中的任何一国,自成一派,这才是令郑王最为苦恼的一点。
提及
此事,群臣皆是一副无奈的模样。
文臣倒也罢了,武官也都低下了头,不愿去瞧郑王。
游牧民意图谋反,导致边境民不聊生,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这些游牧民安分下来。
有大臣提议道:“这些游牧民,分明是不把我们郑国放在眼里,一看就知晓,他们有谋反的倾向。”
“得去派个人好好去治治他们。”
那一片的百姓,离京城太远。对郑王等郑国的高官,没有忠心可言,最容易被那些游牧民教唆,并且成为他们的敌人。
安定民心,惩戒游牧民,已经是
刻不容缓的事情。
只是,派谁去,这又是一个问题。
郑国将才稀缺,尤其是像萧晟旌那等惊世绝艳的将才。
有人果然提出了萧晟旌的名字。
只是,萧晟旌现在对外称病,抱恙在家,这是其一。
其二,年前,萧晟旌便已经率领大军,攻破了燕国,已是大功一件,郑王心底里,不愿让他去。
这场朝会早早地便散了,在朝会上,并没有定下将军的人选。
可下朝之后,郑王就召集了所有他信得过的官员,紧急商讨这件事情。
于是乎,最后的结果便是一纸圣旨
到了广成王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西北地区游牧民,频生事端,爱卿有能力在身,理应当此重任,去驻守西北,安抚民心,赶跑游牧民,钦此。”
流年代替萧晟旌收了圣旨,告诉了他这件事。
萧晟旌身体的伤还没有痊愈,但却被委派如此重任,长欢不由担心他的身体。
但她更清楚一个道理,君命不可违,萧晟旌定然会去。
郑王的这个圣旨的意图,她算是能猜到一些。
郑王一方面是相信他的能力,只有他,才能够平复这一次动乱。
但另外一方面
,则是忌惮他。人人都说广成王的好,并且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名声,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郑王。
功高盖主,这是所有君主都忌惮的问题。
萧晟旌分明知道,这是一个测试他忠心的时候,也就是说,郑王已经开始怀疑他了。
但他仍义无反顾地去了。
接到这个圣旨,萧晟旌立马回了王府,收拾了一下东西,整理好行装,就准备出发了。
长欢将他的一切反应看在心里,不由想起当初采薇劝解的话语,心中微有触动。
或许,他真的是对郑王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