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宣宗逸史(5 / 8)

非常不快,回宫后,宣负责管理的左街功德使上殿,命其立即将浓妆艳抹的女道士逐去,别选男道士二十人住持,以清肃道观。</p>

对大臣讲求法度,而且控制住宦官,宣宗的作为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有时候,因用法度太过,导致臣子噤若寒蝉。大臣们只要有一点过错,不管是谁,即被罢或被逐。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到最后索性什么都不管了。因为事做得越少,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少。</p>

于是,宣宗更忙了。</p>

宣宗总理万机,以掌控大臣为乐趣,且办法很多。</p>

宣宗曾密召翰林学士韦澳,把左右都打发下去,对他私语道:“朕每次在便殿召见节度使、观察使、刺史,都询问他们辖地的风俗物产。卿为朕心腹,朕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派人秘密到各地采访风土人情,撰一笔记,呈献给朕,不得走漏风声。”</p>

韦澳当即明白了宣宗的意思,于是派人四方采访,最终写成《十道四蕃志》,进献给宣宗。</p>

没多久,大臣薛弘宗出任邓州刺史,韦澳为之践行。</p>

薛弘宗说:“昨天入宫拜谢,圣上对邓州的事了如指掌!真奇天子也。”韦澳一笑,没说话。</p>

对掌控大臣这件事,宣宗乐此不疲。</p>

于延陵被授建州刺史,入宫拜谢。</p>

宣宗问:“建州离长安多远?”</p>

于延陵答:“八千里。”</p>

宣宗笑道:“朕左右前后皆建州人。卿在建州,当如在朕面前;反之,虽万里之遥,亦如在朕三尺阶前,懂吗?”</p>

于延陵惊悸不已。</p>

宣宗又给一蜜枣,以作抚慰,随后将他打发走。</p>

宣宗喜欢外出,对他来说,能随时随地都监控大臣。</p>

有一次,宣宗在长安郊外打猎,遇见一些樵夫,便问他:“你们是哪里的百姓?”</p>

樵夫:“泾阳。”</p>

宣宗:“地方官是谁?”</p>

樵夫:“李行言。”</p>

宣宗:“为政何如?”</p>

樵夫:“李大人方正固执。有劫贼五六人与军士有勾连。后者蛮横要人,李大人仍将劫贼尽杖杀。”</p>

宣宗还宫,将李行言的名字写在帖子上,挂于殿柱。</p>

两年后,李行言升为海州刺史,入宫拜谢。</p>

宣宗:“曾在泾阳为官吧。”</p>

李行言:“在泾阳二年。”</p>

宣宗:“来人,赐金鱼袋紫衣。”</p>

李行言再谢。</p>

宣宗:“知道为什么吗?”</p>

李行言:“不知。”</p>

宣宗顾左右,有宦官取来殿柱上的帖子给李行言看,后者恍然大悟。</p>

又,宣宗打猎于长安西,至渭水,见很多乡亲在村边的佛祠设斋参拜,问其原因。乡亲答曰:“我等是礼泉县百姓。本县县令李君奭,爱民而有良政,但任期已满。我等想留住李大人,故而烧香求佛。”</p>

宣宗又把李君奭的名字写在宫中屏风上。</p>

后来,有关部门两次任命新的礼泉县令,都被宣宗抹去。</p>

一年后,怀州刺史空缺,宰相请示宣宗,宣宗御笔写道:“礼泉县令李君奭可为怀州刺史。”</p>

对于宦官,宣宗控制得也不错。“每罢左护军,由右出;罢右护军,由左出,盖防微也。宣宗既以法驭下,每罢去,辄令自本军出,中外不能测。”</p>

宣宗事无巨细地处理着政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大中时代的宰相和大臣都非常平庸的原因。这种过分的、甚至无理由的严苛,导致唐末朝廷上的杰出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