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9(2 / 3)

,避(董卓之)难(于)琅邪(徐州琅琊国),为陶谦(遣贼将张闿)所害。

摘自《3国志武帝纪》

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2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

摘自《3国志吴书》

也就是说,董卓上洛,曹操起兵之后…

沛国谯县曹氏(当然也包括夏侯氏),实际成了甲级通缉犯,甚至时刻处在被灭门的危机下。

而曹魏建国后,曹氏、夏侯氏掌兵者,比例高而人数少…甚至可以说,只有那8虎将。

究其原因,恐怕绝大多数宗室,早已在曹操起兵之初,即遭灭门。

综上所述,荥阳兵败、又无家可归的曹操,只好率夏侯惇南下扬州募兵。

结果…

还军途中,全军叛变,曹操被迫持剑开无双亲自搏战。战后曹操清点残军,仅余5百。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兵4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

摘自陈寿《魏书1》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5百馀人。

摘自《魏书》狗贼王沈版

此时的曹操比刘备还要惨。

他没有固定治所,没有兵马,没有钱粮,甚至老家也回不去了。

甚至…此时的曹操,翻遍全身上下,都翻不出1百个5铢钱…

他要靠什么吃饭?

1言蔽之,曹操陷入了绝境。

而将曹操拉出绝境的,就是袁绍。

曹操依附袁绍的方式,属于“打工仔曹某人此生誓死为袁董打工”的形式,绝非盟军之间的平等地位。

狗贼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和陈寿《3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

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委实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综上所述…

袁绍表达出来的有3件事:

第1,若非老子,包括老子的小老弟曹操曹孟德在内,你们都得饿死!

第2,若非老子,曹操焉能东迎天子?

第3,老子行将就木,也就是快要死翘翘,你们还如此逼迫老子,你们还是不是人?你们简直禽兽不如!

总而言之…

袁绍昂然站在这里、面带笑容唏嘘不已,诸曹、夏侯氏便满盘皆输、只能默然不语。

这就是袁绍的威力。

诚然,袁绍对待曹操,确实也有不少“周扒皮”式的剥削与压榨。

但无论如何,没有袁绍,就没有后来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司空!

只可惜…

1向口齿伶俐的曹洪并不在此地,否则曹洪1定能把袁绍怼到生不如死。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还是要再次强调,这里的“魏国”,指的是“汉廷魏国”(213-220),而不是魏朝(220-265)。

因此上述诸公卿,是在东汉尚未灭亡时,便自愿放弃汉官身份,改仕曹操的人物。

实际魏郡的郡治在邺,而邺县又是曹操的首府,因此能够出任魏郡太守者,无1例外都是曹氏心腹。

这群士人在汉、魏之间的政治立场,可谓显而易见。

关于魏国的前世今生,与魏国与魏郡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

除了地名之外,曹操选择“魏”为国号,另有谶纬术数的因素。

谶纬即经学之中的“内学”,属流行于东汉时代的“今文经学”。

谶即预言,纬即对儒教经典的解释。随着时间发展,谶纬逐渐演化怪力乱神的虚妄之词。

两汉时代有句著名的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涂即途,即“取代汉朝的,是大道之中的高大事物”。

袁术篡汉时(197),对此话的解释为:涂即途,途即道,术也是道,因此“名合于谶”,遂称帝。

(袁术)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典略》

曹丕篡汉时(220),也曾提到“代汉者当涂高”。

有趣的是,“代汉者当涂高”,在东汉末年其实还有后半句。

后半句是“当涂高者,魏也”。

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春秋佐助期》

什么意思呢?“魏”即“巍”,指高大,引申为大道两侧的门楼,这种门楼也叫“阙”。

前半句与后半句合起来,就是“取代汉朝的,当是大路两侧,高大的门楼”。

有趣之处,在于“魏”字不仅隐喻门楼,还与曹操的治所“魏郡”名称相合,因此取“魏”为国号,可谓上合天意,下顺人心。妙极。

当然,回过头来看,彼时流传的后半句谶言,很可能是曹魏政权的拥趸自行编造并传播的,与陈胜、吴广的“狐鸣鱼书”其实是同1个调子。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曹魏实力的强大,这种歪理邪说甚至流传到益州,以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