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361(1 / 2)

“这红薯是甜的?”

“哎呀,这味道,好香甜,竟比点心还好吃。”

“可不是,又粉又糯,还有些噎的慌。”

“你不会吃慢些吗?小口吃就不会噎。”

“哎呦,这小东西还挺管饱,一个下肚就感觉肚子里有货了。”

......

朝臣们拿到红薯就开始品尝,有人吃的慢,有人吃的快,但都对红薯充满了好奇。

等到都吃完时,对红薯味道的评价是一致向好。

只不过,这一个红薯着实是让他们尝的越发心痒。

若是明年自家庄子里也能种上一亩红薯,那该多好呀,一亩就产六千多斤,能抵往年半个庄子的产量了。

于是,好多朝臣都在心里决定,要找柳致远拉拉关系。

“户部尚书可在?”

永平帝吃完红薯,便开始处理朝政。

既来之,则安之嘛。

不能只看看挖红薯,吃个红薯就回去,还得解决红薯推广种植的大事。

第361章 越听越上头

“回皇上的话,老臣在。”

户部尚书李圣舟忙出列站在两列朝臣的中间,以便永平帝能清楚的看到他。

“红薯你也尝了,亩产你也看过了,对推行种植一事,可有见解?”

农作物种植,必然要占用百姓的土地,可百姓手中的土地都在户部的账册上。

种一亩,便要缴一亩的农税。

要让百姓种植红薯这种新作物,少不得要牵扯到农税上。

“皇上,老臣还有一事不明,可否劳烦柳大人解答一二?”

李对舟是个很严谨的人,对于各项赋税制度也是了然于胸。

“可。”

永平帝点头,示意他有问题便问。

柳致远也随着永平帝的声音,出列站到了朝臣早就自发分两列站开的地方,等着李圣舟提问。

“柳大人,这红薯的亩产真有老夫刚刚看到的六千五百斤吗?

这样的亩产是只有籍田才有,还是百姓家中的土地也能种出来,如若是肥力普通的土地,那最低亩产能有多少斤?”

李圣舟问的犀利,百官们听后也鸦雀无声,都在等着柳致远的回答。

“李大人,今日刚刚当着众位朝臣挖的这一亩红薯,的确是各位看到的六千五百斤。

本官前日挖的那一亩用做来年育种的红薯,亩产就不如今日这一亩高,原因是做种和用做吃食的养护方法有所差别。

众所周知,粮食的产量与土地肥力有直接联系,甚至与老天爷是否降雨下雪都有关系,所以这般高产让下官保证百姓都能做到,下官并不敢打包票。

但最低亩产,下官还是心中有数的,如若气候正常,土地也是正常旱地,种地的农户不偷懒,按时施肥,按时锄草除虫,再低也不会低于一千斤。”

柳致远琢磨这红薯也有大半年时间了,对永平帝给他的种植资料也是看了无数遍。

只不过他手中种子有限,不敢轻易试验,但书中的理论必然也是前人的经验,他拿来用用也未尝不可。

“嘶,一千斤?若真是这样,一个村有几户种植红薯都够一个村的口粮了。”

“可不是,如此高产,也不知消耗种子几何?”

“是啊,不求家家亩产都有六千斤,即便只有一千斤也是前无古人啊。”

......

柳致远话落,众朝臣已是吸气声一片,议论声也越来越多。

他们刚刚都看过林福记录的那张便笺,六千五百六十八斤,这个数字他们都不敢当真。

但亲眼所见又做不得假,所以他们心中既有怀疑又有希冀。

“柳大人如此一说,本官便心中有数了。”

李圣舟最担心的,不过是百姓手中的土地大多贫瘠,如若让他们冒险种植一个不知名的新作物,他们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毕竟原先能亩产一百斤的土地,多种几亩,好歹也能让一家人混个水饱。

于百姓而言,水饱也是饱啊。

“柳大人,如若推广种植红薯,司农寺能做到何种地步?”

李圣舟沉思一瞬,便又提出新问题。

【李尚书是担心百姓不接受新作物,又担心百姓不会种植而没有收成。】

楚沁姝听话听音,知道李尚书不是仅凭着一腔热情在当官。

“李大人,司农寺上下几十人,均可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甚至连施肥、锄草、捉虫等事宜,也能提前提醒指导。”

柳致远既为农官,当然知晓农官的作用。

这盛安国每一种作物的改良,不也是他们司农寺的前辈们,日复一日辛勤劳作,总结出来的结果吗?

下到田间地头推广新作物,于他们而言,基本操作而已,完全不带怕的。

“既如此,本官便替百姓们谢过柳大人,谢过司农寺的众位官员。”

李圣舟得到确切的答案,便知道他们户部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李大人客气,这些都是我司农寺应当应份的事情,可不敢劳烦李大人。”

柳致远看出李圣舟所言,是出于真情实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