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八十六章 刘兴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刘兴祚(1 / 2)

崇祯小范围会见了沈飞完颜萍,说了一下在皮岛的大致计划,余成大的事情要回北京以后才处理,在皮岛上,还有三件事要解决,一是约定四天后召见朝鲜国王李倧等人,二是现在已经秘密来到了皮岛的刘兴祚,三是要和毛文龙安排一下军制,京营和东江镇作为最初的两个试点,确定军制以后作为样板推广全军。

崇祯说了自己从他的通过熟悉明末史料的金手指,从东江塘报、满文老档、朝鲜李朝实录中了解到的刘兴祚的大致情况,刘兴祚又名刘海、刘爱塔,本来是辽东开原卫的富家子弟,从小读书,家中兄弟众多。在奴尔哈赤还没有反明时,刘兴祚十二岁那年,就被到开原贸易的建虏拐了去。幸亏聪明机灵,很受奴尔哈赤和其他建虏头目的喜爱,这才幸运地活了下来,还成了奴尔哈赤的女婿,后金称他“爱塔”,就是因为奴尔哈赤喜爱,“爱他”的谐音。

天启年间,刘兴祚守卫复州时,多次和东江、登莱方面联络,有意当内应重回归朝,不过当时登莱几个和刘兴祚有联络的军官马聪等人,带兵上岸到金州挖民间收藏的窖银,四个人被活捉到沈阳,奴尔哈赤亲自审讯,招出刘兴祚和明方联络,谋图先恢复辽南四卫(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再收复辽阳。奴尔哈赤震怒之下,屠杀了金州复州十几万辽民,刘兴祚则咬定这是明方的反间计陷害,加上是奴尔哈赤的女婿才留了一条命,被抓回沈阳看管,一直到崇祯元年,才找到机会投奔到东江皮岛。

崇祯从《清实录》的记载中得知当时又发现刘兴祚的仆人和东江皮岛暗通书信,仆人被杀,刘兴祚被软禁在沈阳城里,他假装恐惧上吊自杀,被他妻子救下,演了这么一出戏,才被允许到沈阳城外的庄子里居住。之后才是让他弟弟先刘兴贤逃到皮岛通报,找替死鬼安排假自焚,瞒天过海辗转到东江镇。

不过崇祯说刘兴祚诈死后怎么到的皮岛详细过程《清实录》没有记载,而且刘兴祚在后金那边天启年间就有通明嫌疑,崇祯元年又被发现仆人和东江书信往来,居然还不杀他,还会同意让搬到沈阳城外居住,在完全脱离监视的情况下假自焚,安排他弟弟先到东江联络安排接应,最后顺利带兵投靠东江,这事件也不可思议,充满了疑点。

崇祯还知道在满文老档里,有一封历史上毛文龙死后从皮岛发到后金的书信,就是刘兴祚的语气,说毛文龙被杀他起了很大的作用进行邀功,这说明刘兴祚这次投奔东江是领受了后金除掉毛文龙的秘密任务的,也确实有和后金联络的秘密渠道。就是说从假自焚开始整件事情就是后金控制下演的一出戏,派遣刘兴祚作为间谍安插在东江镇设计除掉毛文龙挑起内乱,以此作为不杀他的条件,当然这更有可能是刘兴祚为了保命向后金头目主动提出来的计划。

不过历史上刘兴祚最后是在己巳之变后金杀入关内时,在和后金的一场战斗中阵亡的,他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元年和东江、登莱联络恢复辽东,事情败露险些被杀也不是假的。所以崇祯的判断是刘兴祚虽然是间谍,但是也确实有回归明朝的意愿,属于心态上的双面间谍。崇祯决定先逼问刘兴祚说出实话,击溃他的心理防线再进行任用,顾诚的《南明史》里就提到满清入关以后,北方有很多将官亦明亦清,接受满清官职时还保留原明朝职务,经常以两种身份发布各种公文命令,直到清军进攻时才坚决抵抗,崇祯判断刘兴祚也是这种情况。

崇祯从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的朝鲜君臣对话里已经得到金启宗打探到“刘海出来,明白无疑”,就藏在东家将领家里。就找毛文龙了解刘兴祚是怎么逃出来的,安排接见。沈飞、完颜萍和锦衣卫教导营出来的侍卫就在身边,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毛文龙介绍按刘兴祚自己说的,他是故意和妻子争吵,装出气愤的样子搬到沈阳城外庄园居住,派他弟弟逃到皮岛联络接应,自己安排替死鬼假装自焚后,藏到他平时笼络的鱼皮鞑子部落的鞑兵里,这些部落虽然被后金强行并吞,但是还有强烈不满。刘兴祚混到这些部落鞑兵里,等调防到镇江,在毛文龙的接应下阵前倒戈投奔到东江镇,后金只知道有四百鞑兵投了东江,不知道其中有刘兴祚。刘兴祚的兄弟和母亲还在后金,他已经派人去接应,在接过来之前担心走漏消息,没有公布刘兴祚在皮岛的事情。

崇祯提醒毛文龙刘兴祚这人很可疑,不能完全相信。毛文龙说他不是不知道防备,只是认为建虏用作奸细的人,他也可以将计就计策反来用,刘兴祚就是虏酋故意放出来的,也可以让他真心反正。东江军民本来就全都是从后金逃出来的,如果全都怀疑不用,反而助长建虏势力。后金的汉官汉将,也有不少是被威逼胁迫的,也都见过建虏屠杀辽民的暴虐,也是有良知的。有机会策反过来,不仅可以瓦解建虏头目对汉官汉将的信任,使他们可以任用的人减少,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汉官反正。

崇祯同意了毛文龙的观点,让毛文龙把刘兴祚找来亲自接见盘问,刘兴祚三十四五岁年纪,看上去相貌英武,看来这也是被奴尔哈赤看上招为女婿的一个原因。崇祯让刘兴祚坐下以后,开门见山在说明朝在辽东的几次溃败都和后金派出的奸细内乱有很大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