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四十四章 大战开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 大战开启(1 / 2)

在黄蓉产期临近前几天,蒙古大军正式到达并且开始了对襄阳城发起猛烈攻击。这次蒙古大军总兵力有十多万人,沈飞站在城头观察暗自心惊。沈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么大模的军队,破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感觉,要知道平海卫大战、仙游攻防战倭寇总兵力也就在万人规模,攻进兴化城的倭寇数量也就六千,而这次蒙古大军攻城,一波次攻击派出来的军队就至少是几千人规模。

蒙古大军攻城方式和书中差不多,先是炮石弓箭纷纷射进城里压制,推出一架架云梯进攻第一批登城,紧接着一个个百人队在震天响的呐喊声中蚁附攀援登城支援第一批。书中宋军还击的办法是一队八人合力用一块大木推开云梯,一队弓箭手射击蒙古军,一队人手持火把焚烧云梯。经过几个月的备战,装备数量和种类都有了改进,弓箭换成了火药箭,箭簇后面串着一个最佳配比的火药包,既可以作为弓箭推进器射得更远,又可以加强杀伤力。一批批箭矢射过去无论是射中人还是射中云梯都一阵炸开,几轮火药箭下去云梯就燃烧起来,无论中箭还是被火势波及有蒙古军士兵纷纷跌落。火把则换成了铁壳火球(手雷),毕竟是消耗品。

为了不引人注意,新制作最佳火药配方的火球和原来储存的蒺藜火球霹雳火球一齐使用。襄阳作为重要军事重镇,原来储存和各种火球,也有十几万枚。小的也就三斤重,可以手持投掷。大的用投石机往远处抛射,新制火球超过后来金军抗击蒙古军时“震天雷”的效果,一枚能炸死三四个人,被炸中的人被掀出去好几米,这就是最佳配方黑火药的威力。原来储存那些火球威力小点,不过成批成批投掷炸开效果也是相当可观的,火药加里面装的铁钉铁片狼毒砒霜马粪之类毒药,炸开来,就算一枚是对穿铠甲的蒙古军士兵只能造成一些轻伤,五六枚一起下去,也能让对方身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了,不是战斗力大损就是直接阵亡。

城墙上留出一个个方孔,可以瞭望敌情,也可以攻击敌军,虽然没有装备步枪,不能当射击孔,可是有长枪手,杨过教的几招简单的枪法刺杀技巧训练出来的,长枪手从城墙中留出的方孔中一枪枪刺出,也把一批批更在攀墙的蒙军士兵刺杀摔下。

这么一连串组合拳下来,蒙古军伤亡大增。书中经过一场接触战斗,有几百蒙古人登上城墙,被武林中人杀退。现在攻上城墙的敌人也就一百多,不少人已经带伤。而且沈飞可以确定蒙古军送上这一百多人的付出的代价比书中多得多,起码已经已经伤亡了一千多人。

现在城中的武林中人实力也远强于书中,除了欧阳锋还是培育毒蛇以外,北丐、东邪、郭靖、周伯通这些顶级高手,沈飞完颜萍和几个亲传弟子都在,当然现在不用这些人全部出手,和士兵一样分批轮战。现在上城的沈飞、完颜萍、郭靖带着几十个武林中人,其中就有少林武僧,这样的实力对付一百多个不少已经带伤爬上城墙的蒙古士兵轻松碾压,这不是正面列阵冲杀,刚爬上城墙的人也不列不成阵型,和他们对战当然也不用军阵,只凭个人武功就轻松把这些敌军击杀后丢下城去。

蒙古军连接几波进攻,城中士兵和武林人士也经过几次轮换作战,半天下来,蒙古军伤亡已经达到五千多人,而且在弓箭对射中,沈飞和郭靖连接射杀了对方几个弓手和军官,蒙古军攻势和士兵都受挫,如书中那样后退四十里。一天战斗告一段落,城中也开始了救治伤兵,补充武器。

休整了一天,到了第二天早上,城外传来一阵哭喊声,众多难民百姓成群结队地朝城门方向涌来。沈飞知道这是蒙古军的惯用攻城作战手法,逼迫敌国百姓冲击城内,后面军队压上。如果城中开门接应,可以趁机进攻,否则也可以起到心理战效果。郭靖大喊“众百姓惨受蒙古兵屠戮,快开城门,放他们进来”,守将说“吕大帅说难民中混有蒙古奸细,千万不能放进城来,否则为祸不小”,沈飞想起了小说《晚明》里钟老四的办法,说:“打开西门让百姓进来以后再甄别,让他们不得到处乱跑,有可疑的人让他们从东门出去,就算是奸细,只要不放在城中,还能为什么祸”?接着对郭靖说:“我们出去冲杀一阵,抵档蒙古兵,接应百姓进城”。

郭靖马上答应,大声对城外百姓喊:“城下大宋百姓听着,进城之后不要到处乱跑,到城中央广场站好,会有人甄别混入的奸细”,这时吕文焕也赶到了城上巡视,听到沈飞和郭靖都坚持,就下令两队士兵各持兵器成纵列守在城门两旁,防止进城后的难民百姓乱跑,先把他们押送到城中指定位置集中。

城门迅速打开,沈飞、完颜萍带着几个亲传弟子和一众书院外围弟子,郭靖、洪七公、黄药师、周伯通戴着着丐帮、少林僧和其他武林人物马上出城,迂回绕过难民百姓,阻挡蒙古军士兵。蒙古军本来有两个千人队压在百姓后面,这时看到城门打开,城中有人冲出。忽必烈又命令四个千人队从两边围了上来。

沈飞和几个亲传弟子都属于身法比马快的,都没有骑马。书院外围弟子齐出,一共196人,每个人带了一个三斤多重的铁壳火球,最佳黑火药配方,密封带导火索,威力不下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