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唐山海行> 第642章,再次启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2章,再次启程(1 / 2)

思讬继续说道:“我们沿岛北上,渡过海峡之后,岭南各州争相迎请师父前去传法,先在始安开元寺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经端州时,东瀛僧人荣睿病死,在广州耽到夏月,经韶州时,普照辞去。”独孤湘奇道:“东瀛人自己走了?”思讬道:“广州也是繁盛的海港,原是想看看能否从那里搭便船去东瀛,不想东瀛荒僻贫穷,没有货船回去那边,眼看东渡无望,我们只能北返,普照怕又被当作奸细捉了,才告辞而去。”独孤湘道:“哎……东瀛人自己都放弃了,鉴真大师又何必执着呢?”思讬道:“师父却不愿意放弃,正是在与普照临别之时,师父立下了‘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之誓。”他深吸一口气,道:“没想到之后的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翻越大庾岭期间,师父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患了眼疾,又为庸医所误,竟致双目失明。此后一直陪伴师傅左右的大师兄祥彦又得了重病,拖着病体到吉州终于坐化,我们这时泪早已流干,强忍悲痛护着师父一路北上,终于回到了扬州。此时距第五次东渡已经三年有余了。”说到此处思讬提袖拭了拭眼角,再看众僧尼皆面带戚戚之色,江朔见有几名僧尼看起来还很年轻,问道:“诸位沙门都是天宝元年就跟随鉴真大师东渡的吗?”思讬摇头道:“很多都是初次出海,比如昙静小师弟,每次东渡都会死人,更有吓得不敢再去的,祥彦师兄去世后,亲身参与前五次东渡的,就只有我一人而已了。”江朔看着众僧问:“你们都知道前五次东渡发生了什么,难道你们不害怕吗?”昙静道:“怎么不怕,但为了弘法,怎能因内心恐惧而放弃?我等愿追随师父东渡传法,何惜身命。”众僧尼一齐合十道:“东渡传法,何惜身命。”江朔心中谓叹,自己和鉴真都是天宝元年出发,遍历了大半个大唐,只不过自己多在北方,鉴真却在东南。

而他身负绝世武功,鉴真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身子孱弱的老人。相形之下,鉴真比自己更为不易。

想到彼此经历的共同之处,江朔对鉴真不禁生出了惺惺相惜的亲近之感。

却听独孤湘问道:“所以你们此番想要搭乘俞姊姊的大船出海?”俞兰棹忙摆手道:“我的航船在江中虽不惧风浪,但外海的惊涛巨浪怕也抵敌不过,海船需穿浪之形,与江船大不相同。”那侍女报告道:“他们要去黄泗浦。”这是思讬告诉她的目的地。

俞兰棹道:“那里是吴郡苏州的一个小港口,你们打算在那里搭船东渡?”思讬踟蹰良久,自忖无法隐瞒,于是承认道:“不错,那里有船等着我们。”俞兰棹道:“只怕你们又被骗了,黄泗浦虽然确实是一个海港,但那里港狭水浅,无法停靠大船,都是些小渔船,在沿海打打鱼还行,要深入重洋,则断无可能。”思讬一惊,一时间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俞兰棹的话,他看了一眼昙静,昙静虽然是小师弟,但十分聪慧,佛法以外的事情,思讬很喜欢听他的意见。

昙静道:“俞大娘似乎没有骗我们的必要……”思讬颓然坐倒,道:“难道是那两个东瀛人骗了我们?”独孤湘奇道:“怎么还有东瀛人?两个东瀛僧人不是一死一走么?”思讬道:“今年初秋,大明寺来了两位衣冠华丽的贵客,他们自己介绍一位是秘书监兼卫尉卿晁衡,另一位是遣唐使正使,叫藤什么……”

“藤原清河。”昙静补充道。思讬道:“对就是这么个名字!”独孤湘道:“秘书监是正三品的高官,怎么会和区区一个日本使者结伴同行?”思讬道:“檀越有所不知,这位晁衡其实是东瀛人。”独孤湘道:“啊……东瀛人还能在大唐做官的么?”江朔道:“那可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井真成诈死时就被追封了正五品的尚衣丰御,他还不过是使团中的准判官,若是正副使,封为三品也不足为怪,这种封赏多半是‘特进’虚封而已。”思讬道:“檀越所言大致是对的,不过这位晁衡蜚声中外,可是实授官职。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开元五年随东瀛使团来到大唐,之后便进入国子监求学。”江朔心道开元五年是第八次遣唐使入朝,这晁衡到大唐的时间恰好在井宽仁和井真成父子之间。

思讬道:“阿倍仲麻吕慕大唐之风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国子监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居然一举考中进士,进士可没有特进,想要进士及第不但要深通天下大政,更要长于诗文,此前从没有人获此殊荣,晁衡作为化外之民,而得进士,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之后他历任司经校书,左补阙,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江朔道:“看来这东瀛人还真是个人物,他和遣唐使正使来扬州自然也是请鉴真大师东渡的咯?”思讬道:“不错,晁衡久在大唐为官,两名日本僧人多次邀请鉴真大师东渡之事他自然是知道的,此番他向圣人求归东瀛故国,圣人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着,且家有年迈高堂,这才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大唐回聘日本使节,这可也是第一次。圣人更允诺藤原大使一请,藤原大使说言想请师父东渡传法授戒……”独孤湘一拍手道:“既得圣人应允,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海啦,你们怎么还是偷偷摸摸的?”思讬道:“檀越莫急,听我说说完……圣人笃信道教,言既要传法,何必僧人,可派道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