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怠慢,东坝的下厂员了解到,春节前厂点已备足原料,机器也整理完毕,现已部分投产。赵经理叮嘱我们;“抽空还是要过去看看,要求一下质量和落实一下进度,别忘了后面还得穿串做绒球呢!”领导的重视与嘱咐,使我们尽快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再赴安平县。再到按平县时,此时的厂点已是热火朝天的干着活,先到车间参观生产情况。所谓车间,就是在大队部附近,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屋外有一个小型柴油发电机,其中一间屋内有一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着数个木轮,木轮顶部装着一个鸡爪型的做珠子的刀具,刀具的中间是个小钻头,两边是比小钻头短一些的可以刺珠子的圆弧刀。通电后,工具转动,先将木板迎着工具推动,形成元珠的一半,随后将木板翻过来,按照刚才打出的小孔,将钻头伸进去,随着刀具的转动,一个小木珠就完成了,随后掉落到机器轴顶嵌着一根钢针,隔壁车间将珠坯转到这里,工人在木珠坯中间的小孔内插入钢针,依次用200号—400号的水砂纸磨光。另外一个房间就比这两间干净多了,工人们对磨好的木珠进行挑选,挑出不圆的、孔裂的、带疤的等等,之后将合格的木珠放入装有川蜡的口袋中,摇来晃去,上下折腾这个口袋,称之为闯活,这样木珠就光亮了。
看了工人的生产,计算了每小时的产量,除去损耗,再将可能占工时的问题考虑进去,如枣树中间有空洞、有裂隙、有疤痕、颜色不红等,都会影响进度。经与队长详细交换意见、精心计算生产进度,确定完成订单,时间上还是有保障的。
没多久,十几万粒木珠入库,迅速调入“3501”加工。这是个实验阶段,因为不用打扣,所以穿珠串不是问题,但绒球的制作可是大问题。刚开始做的时候,你拉我剪的,圆不圆都没太当回事,可现在真的要穿串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第一、绒线球需要一边大,属于质量问题;第二,进度要有保障,按照现在这个速度,绝对完不成,这属于进度问题。于是我们决定效仿白家庄打盘长的做法,让工厂的工人当师傅,发动家属一起干,还可以额外挣些加工费。必须马上安排绒球的生产,不能等木珠来了再忙活。不知浪费了多少膨体纱线,在加工费的刺激下,在春暖花开时,绒球已经完成了不少。
木珠不断进货,佛串渐渐打成、装袋,时至六月,一万条佛串顺利完成,入库,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