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第三百六十章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章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 4)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之中最为特殊,最为伟大,最为传奇的一首作品。

这一首作品的第四乐章,甚至被作为欧盟的盟歌,被一直传唱。

这是一个汇流点,是两条河流的交汇。

一条河流是席勒的《欢乐颂》,另一条河流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本身。

只有这两者完全融合时,这部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才能诞生。

在这一首作品之中,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

每个人都能从音乐之中,听出人生的百味。

并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全书’而飞翔。

可以说,这一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就是贝多芬的“生涯全书”。

罗曼·罗兰在书中曾经写过,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

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因为意外导致失败。

在他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痛苦以及绝望让他无法呼吸,甚至导致他决心自杀。

种种的一切几乎将贝多芬给彻底击败。

但是最后,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站起来了。

他不仅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甚至还在极力地把它咬断。

终于,现在,在他的面前闪烁着晨曦,一条新的道路敞开了。罗盘针恢复了正常,扬帆启程了。

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终于赶跑了死神,开启了他的第二人生。

他从社交场里摆脱出来,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心灵作伴。

直到人生的最后阶段。

“在痛苦中求欢乐”是贝多芬当作信条的高尚的语言。

他默默地忍耐着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桎梏之苦,期待着欢乐,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人生的目标……

最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写出。

他戴上了那最终的桂冠。

那一年,他54岁,距离他去世也就只剩下最后3年。

你完全可以说,贝多芬的失聪促成了他内在的成熟,有助于集中他的天才,把他从时代的无聊和庸俗中解放了出来。

陈秋缓缓吐出一口气,看向乐团众人,目光也不由得带上了难以言喻的认真。

这一首作品,是陈秋以及和声交响乐团演奏过的,最为困难的一首作品。

这个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一首作品的技巧难度上有多么困难。

说实在的,如果仅仅只是想要演奏出来,你甚至让一群中学生多排练排练,都能搞出来这样一套作品。

但是问题是,演奏出来和演奏出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音乐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音乐的音符之上。

音乐更应该存在于音乐的表达之下。

想要表达出这一首作品的内涵,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想法。

这个便是这一首作品,最为困难的部分。

甚至没有之一。

全世界演奏过这一首作品的乐团数都数不过来,但是真正能在音乐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顶级诠释,又有多少呢?

很明显,也就那么几个。

比如说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于1942年4月19日,为庆祝希特勒53岁生日而作的演出,被后人称为“黑色贝九”的那一场。

伯恩斯坦于1989年圣诞节为纪念柏林墙的倒塌所作的演出有独特的政治意义演出,他用“自由”代替了原作中的“欢乐”,演奏者云集了德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的多个乐团和独唱者的那一场。

自然而然还有卡拉扬与他所率领的柏林爱乐那一场。

总而言之。

这一首作品和声交响乐团如果真的能演奏出一点东西来,那么和声交响乐团基本上就可以靠着这一首作品,一跃成为全世界顶尖的交响乐团之一。

那些顶尖的交响乐团之所以被称之为顶尖,并不是他们乐团乐手的实力比其他交响乐团乐手的实力强上多少。

仅仅只是因为,他们能演奏出在音乐史上都能留下名字的版本,录音,让所有人追随着他们的脚步,去理解,去思考音乐的意义。

还好,陈秋并没有寄希望于自己这一场直接干到世界前几。

他所准备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仅仅只是因为现在的氛围比较适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因此就算乐团这边表现出来的感觉没有那么完美,陈秋也能接受。

毕竟……

谁也不能一步登天不是?

陈秋深深呼吸了一番后,与乐团众人的视线接触。

整个教堂内彻底陷入了寂静之中。

所有人都在看向陈秋,以及他手下的和声交响乐团。

音乐之中的信息也在这个时候在陈秋的大脑中走过。

第一乐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