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就是观众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节奏感的。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打的拍子是跟着乐团走的,而并不是和指挥以及打击乐那种,在自己的心里有个节奏。
因此,他们打拍子的时候,很容易会对乐团造成影响,让乐团跟着他们的节奏去走。
而如果乐团真的跟了观众的节奏去走,那么就完蛋了。
因此,虽然很多的乐团都会演奏这一首作品,但是能不能让观众随便的打拍子,其实也是检验一个乐团强大与否的标准之一。
他们在一开始演奏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点犹豫的。
毕竟说到底,陈秋他手下的乐团其实还是一个学生乐团,如果接不住观众怎么办。
但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陈秋居然率先转身,鼓励他们鼓掌?
既然看到了陈秋的示意,众人便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跟着乐团的步伐,一同往前前进。
音乐声,以及掌声,两者在音乐厅这有限的空间内融合。
观众就如同融入音乐之中一般。
陈秋带领着手下众人的演奏,也在音乐最为激昂的那边,释放出他们的全部力量。
随后,等到音乐主旋律转化的地方,陈秋便以一个侧身的姿态站在指挥席上。
他伸出一只手,对着观众缓缓下压,将他们的掌声压下后,对着他们竖起一根手指,以一个格外优雅的动作缓缓摇动,放在嘴唇之前。
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读懂了陈秋现在的意思。
安静
陈秋他需要安静。
陈秋他并不仅仅只是对观众要求,他另外一只手中的指挥棒,也在这个时候给予了乐团提示。
他需要弱奏。
他需要乐团众人以一个更为明显的强弱对比,展现出音乐之中的张力。
他手中的动作被乐团内所有人捕捉到,并且明悟陈秋的想法,然后跟着陈秋的步伐前进。
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
其他人可能没有看出什么来,但是李安国却有点震撼了。
不仅仅是他,还有一些指挥系的老师,领导,也同样震撼了。
他们原本只是想的是,让陈秋带领着手下的乐团简单的演奏一场,看看陈秋对于乐团的掌控如何,看看两者合并起来是优势还是劣势,仅此而已。
但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陈秋在控场!
他不仅控制着乐团,他还同样控制着观众。
简直就如同大师一般。
或者换句话说,这样的场地对于陈秋而言,太小了,不够他发挥。
他真正已经发光发热的,应该是一个更大的场地。
比如说之后的九校联赛,又或者是再往后,他们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与的,亚洲古典音乐邀请赛。
陈秋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斥着指挥的艺术以及美感。
清晰,明了。
你看到他的动作,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你们之前甚至不需要提前去商量好每个动作所代表的意思。
伱只需要看着陈秋,你就知道陈秋他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虽然看上去陈秋对于乐团的指引很少,但是
陈秋对于乐团的指引,每一个都在点子上!
每一个,都在所有人可能出错,以及需要着重处理的细节上。
他总是会提前给予众人提示,指引,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演奏。
甚至还能顺带和观众互动,带着他们鼓掌。
鼓掌什么地方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不需要掌声。
明明就是一首很简单,很经典的作品。
但是这一首作品却在陈秋的手中,玩成了音乐新的形式。
一个可以和台下互动的音乐。
甚至台下的掌声,也是陈秋他手中音乐的一环。
这特么的,真的是一位普通大三学生,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大四学生,他所能做出来的吗?
乐团对于一名指挥的帮助,真的有这么大?
指挥系的众人,看着陈秋满头问号,总感觉自己好像看漏了一季,或者穿越了一年。
你特么告诉我,这是一个月的学生乐团?
你说这个是一年以上的乐团他们都信啊!
一个月的乐团能够和指挥合作成这个模样?
这个也太离谱了吧?
相比较指挥系那群人的震撼,其他观众就轻松许多了。
他们就是过来听音乐的。
现在听着耳边的音乐,感受着全场几乎沸腾的热情。
他们只感觉舒爽。
这个可能是他们听的最舒服的几次音乐会之一了。
重点这个居然是一群学生演奏的,而不是职业乐团演奏的,这个意义就更不一样了。
因此,他们在音乐最后一颗音落下的瞬间,毫不吝啬地给予陈秋以及他手下和声交响乐团掌声。
听的太爽,鼓掌鼓的太开心了。
开心是很重要的,正所谓千金难买我开心。
况且他们还没花钱。
因此多给予一点点免费的掌声又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