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帝国风云> 第九十八章 军人的眼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军人的眼光(1 / 2)

第九十八章 军人的眼光
在同辈将领中,山本五十六是少数几个亲美份子之一。
年轻的时候,山本五十六与其他人一样,也非常仇恨美国。原因很简单,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直把美国视为最大的敌人,而且把美国当成妨碍其在西太平洋上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受此影响,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教育一直以反美为主,而像山本五十六这样的海军将领,自然也就受到了反美教育,自幼就把美国看成日本的敌人,进入海军兵学校之后更是如此。
只是,在中国担任海军武官回国之后,山本五十六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到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后,山本五十六更是认识到,美国不是日本的敌人,而是日本打击中国的盟友。
随后,中美关系因为中国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国而决裂,日本上下更是认识到,美国是日本的天然盟友。
正是如此,山本五十六才成为了亲美份子。
在山本五十六看来,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而这也是日本战胜中国最为欠缺的东西。特别是到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工业产值超过日本,成为东方的头号工业强国之后,山本五十六的这个认识就更加清楚了。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无法获得美国工业力量的援助,日本战胜中国的希望极为渺茫,即便在海洋上打了胜仗,也很难彻底打败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
说白了,就算输掉了海洋,中国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人口与工业基础,在陆地战场上击败日本。
相反,日本只要输掉了海洋,就输掉了一切。
反过来,即便日本赢得了海洋,也需要在陆地上击败中国。
这下,问题出来了。
中日朝鲜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地位再次超越陆军,为了保证海军发展,日本陆军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日本陆军已经与时代脱节了。
在欧洲,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国、红俄等陆军强国都已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甚至连英国也组建了装甲部队。到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不但没有装甲部队,甚至没有生产中型坦克的能力。
当时,日本最优秀的坦克,也是在欧洲战场上根本拿不出手的轻型坦克。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轻型坦克,装备数量也极为有限。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陆军的坦克总共还不到五百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一个装甲师就有两百多辆坦克,而一个坦克师的坦克数量更是在三百辆以上。在德俄战场上,一次大规模会战中,双方投入的坦克都在一千辆、甚至是两千辆之上。即便在中国陆军中,一个装甲师也有近两百辆坦克,一个坦克师的坦克数量接近三百辆。此外,中国陆军以中型坦克为主,没有多少轻型坦克,而日本陆军全都是轻型坦克,根本没有中型坦克。
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已经证明,日本陆军根本打不过中国陆军。
事实上,日本甚至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武装一支以坦克为中坚的装甲兵,日本陆军也就不可能进入机械化时代。
比如,在开战之后,为了保证海军正在建造的战舰,特别是两艘“大和”级战列舰能够如期完成,日本把几乎所有装甲钢都供应给了海军,生产坦克的工厂只能使用普通钢材来制造装甲板。又比如,为了保证海军舰队能够出海作战,以及得到充分训练,日本把大部分油料都提供给了海军,导致陆军的装甲部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燃油供应,已经装备的坦克也成了摆设。
这些,都足以让山本五十六等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相信,只有美国的支持与援助,才能帮助日本走出困境。
说白了,如果美国的工厂为日本所用,日本还愁没有坦克吗?
问题是,山本五十六更加清楚,美国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助日本,更不可能用牺牲百万美军将士来为日本夺取西太平洋的霸权。
也就是说,美国帮助日本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日本从今往后都不要企图获得西太平洋的霸权了,也别想成为地区性强国,更别说是世界大国,只能永远呆在美国的羽翼之下,沦落为美国的附庸国。
用一些日本军人的话来说,真要到这一步,日本将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看门狗。
显然,对于日本军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当时,甚至有很多日本军人认为,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即便得与美国开战,也要夺回属于日本的东西。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也有类似的想法。
只是,山本五十六并没表现出来。
在他看来,最好的结局是日本海军**打败中国海军,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然后再与美国进行参战谈判。如果有可能,得尽量限制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只让美国在进攻中国本土的时候出力。当然,美国肯定要索要利益,而日本能够出让的,也就只有中国本土的利益。
为此,在一九三九年,山本五十六还专门给海军本部递交了一份战略评估报告。
按照他的分析,如果日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