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距离县城比较近,这里也形成了小集,时不时传来大爷大娘们的叫喊声,大部门拿来换的都是自家养的鸡鸭,传统手艺编制的篮子,木工做的凳子,河里面捞的鱼,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不知何时阿爹已经将车调转了个头,推着她走,许是怕她被别人抱走?
一公里后,从北改道东路走,这个年代的路没有绿化带,路边只零星栽种了几棵树,麦苗已经发黄,还有一个月就要夏收了,虽说这里进入县城,可因没改造,如今还是一片片的麦田。
越往东走,人烟越密集,房屋的特性也从茅屋、土坯房,逐渐转变成了平房和瓦房。
这里临街的房子都刷着白漆,写着时代宣传标语。
过河后一路看过来,房子最高不过三层,大部分都是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