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监生或国子生。
国子监也是有名额规定的,七品官员子嗣要想进入国子监,也是要通过考试的,宋初没有名额限定,后来规定只招收前两百名。
但是大宋官员多是出了名的,唐朝国土面积是大宋的四倍还多,但是宋朝的官员数量却是唐朝的两倍多。
大宋本就优待官员,那点国子监的名额自然是不够用的。
为此官家开放了很多旁听的名额。
所谓的旁听,就是可以去国子监读书,却不算是国子监的监生。
吴兴其实就是旁听生,不然以他的那点墨水,哪里能考的进国子监。
国子监就在城南,不过并不在内城,而是在外城,而且还是距离南城城门不远的地方。
从内城一路过去,来到国子监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后了。
马车在国子监门口停下,吴兴带着姜瑞和阿九下了马车。
只见国子监门口停了许多马车,将国子监门口堵的水泄不通。
这些大多都和吴兴一样,是国子监的旁听生。
那些监生,除了少数一些,大多都是住校的。
吴兴正四处张望,突然听到一声喊声。
“三郎!”
一个小胖子看到吴兴小跑了过来。
“刘四郎!”
吴兴看到来人,笑着打了个招呼。
刘四郎名叫刘青宁,出身兴安伯爵府。
他父亲是嫡长子,因为祖父还在世,尚没有继承爵位。
刘青宁和吴兴是同窗,也是他在国子监的玩伴之一。
“三郎,你这么久没来国子监,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刘青宁看的吴兴有些激动道。
“我年前不是生了一场病么,养好了国子监这边都休沐了。过了年,又去寿州那边看望我二姐姐,耽搁到了现在。”吴兴说道。
“你真生病了?我还以为你是装的呢。过年的时候还想去找你玩,可是我表兄成亲,我跟母亲去了外祖父家。回来去你家找过你几次,都说你不在家。”刘青宁说道。
之前的吴兴不爱读书,能和他玩到一起去的,都是臭味相投的。
他们这些人为了不来国子监,平常可没少装病。
“我也是昨天刚回来,这不就被赶来读书了么。”吴兴说道。
“嘿嘿,你这段时间你在,我可是无聊死了。胡六郎他们知道你回来,肯定乐坏了。走,咱们赶紧进去。”刘青宁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