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他一直认为,他们会永远这样下去,直到被送上问剑谷。 保护者是杂灵根,留于外门;被保护者却是罕见的水土双灵根,拜在合体长老座下,进入内门。 分别时,师寅大哭一场,谁劝都拉着王明不放。后来即使能睡在有聚灵阵的内峰,也要偷偷跑到外峰来,怯怯地诉说不安。 说师尊很凶,练剑很苦,想爹娘,想王明哥哥说得王明心软无比,想着师寅果然还是需要他保护的那个小寅弟弟,连练剑都多了几分力气。 外门弟子在筑基前,除非得到谷里哪位客卿的赏识,否则是没有师父的,只有跟着师兄师姐学两手,晨练时偶尔有人会来教习。 只有筑了基,真正迈入仙途,脱离凡俗,才可前往问剑峰拜师学艺。 王明那会儿想着要早些筑基,如此一来,就能离师寅再近些,好照顾他。 可求仙问道,哪有那么一帆风顺 再着急,四灵根的天赋放在那里,日夜不歇地打坐吐纳,修为也纹丝不动。 和师寅一骑绝尘的速度相比,难堪到了极点。 王明也不是没有沮丧过,但他生性乐观,很快就想开了。被师寅超过也没什么,毕竟差距放在这儿,以后有个内门的弟弟撑腰,走到哪里都有底气。 仙途将衰老与寿命延续得很长,从前多年相伴,好似也逐渐被冲淡了。 不知不觉中,修炼闭关、练剑下山,成了他们最要紧的事,有时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见上一面。 等到王明隔了许久,再度遇上师寅,兴冲冲地冲他招呼时,得到的却是有些疏离和尴尬的寒暄。 师寅变了。 并非忘却过去的情谊,而是不再看得那般重要,以前被他牵着手走在后边的弟弟,如今已远远将他甩在身后。 威风凛凛的筑基修士,人人恭维的内门师兄,矜贵冷傲,不是王明认识的那个哭包。 他既失落,又有些欣慰,五味杂陈。 不希望被误会是想巴结对方,从而谋利,他也收敛了热情,不再叫师寅的乳名,客客气气地随他人一道喊,云光师兄。 师寅也淡淡地回,琼光师弟。 就这样,不咸不淡地各自生活,潜移默化中渐行渐远。 直到他弱冠那一年生辰,师寅差人来,送了一枚贵重的丹药。 能增益修为,于外门弟子而言,是宝贝中的宝贝。即便对已经筑基的内门弟子,也大有裨益。 无功不受禄,琼光不希望被轻飘飘授予这样一份大礼,好似他和师寅曾经的情谊,就凝结在一枚小小的丹药中般,便推辞了。 相比这个,他更愿意师寅单纯地来见他一面,哪怕什么都不送,只道一声贺喜。 那之后,师寅并未回信,也没再主动联络过琼光。待他冠礼那天,他的师尊在问剑峰开办宴席,广邀宾客,问剑谷上下和师寅沾上关系的,都被请了个遍。 唯独没有琼光。 琼光左思右想,到底不愿这段关系就这样逝去,便下山买了只肥美的母鸡,托信过去,请他半夜出来,打算重修于好。 他一边想着打破隔阂的说辞,一边烤着鸡,忽然有只纸鹤循着灵力慢悠悠地飘过来,停在手边。 里边传出师寅寡淡的嗓音“事务繁杂,免了。” 拒绝的意思十分鲜明,不作遮掩。琼光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师寅似乎真的不在意了。 此时此刻,他在主峰享千人恭祝,主宾尽欢,而琼光独自啃完了整只烤鸡,还有点撑,耸耸肩,把纸鹤扔进了火堆里。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便算了吧。 他们也只有年少那一小段交集而已,在修士长达数百年的人生中,无异于过眼烟云。 “话是这么安慰自己,但岂能说算就算了的”到底是真心疼爱过的弟弟,琼光虽没那般介怀,也没那样释然,心底始终藏了个疙瘩。 他道“我并非想和他再有什么牵扯,只是想不通,人心怎会说变就变” “是那个师寅不好。”傅偏楼听得直皱眉头,“而且,不是他先断的吗,你们也无旧怨,怎么对你那副态度” “我也不知。后来几度见面,才发觉他似乎厌了我,态度比对常人苛刻许多。” 琼光摇摇头,“我还曾怀疑,莫非境界相差太大,看见的风景有那般不同他为何会变成如今这番样子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不怕你们笑话,我从小到大,还没在这方面受过挫。”他郁闷地说,“最后,也只能推到天赋头上,宽慰自己天才都那样,被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