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舍弟诸葛亮> 第127章 随便一出手,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随便一出手,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2 / 4)

“恩师在上,乾有一言,众师兄弟中,多有南人北上求学,如今北地方乱,而南方稍安,征南将军实乃仁慈信义之主,众师弟若肯往广陵投之,有乾一份薄面,必能让师兄弟得安妥任用。”

郑玄对这些话题不想介入过深,他也不愿干预弟子的仕途志向,当下只是点头,允许孙乾去跟那些人一个个私下说。

孙乾得了恩准,连忙拜谢。

随着一行人启程,从高密前往临淄,先见袁谭,再去邺城。

而孙乾就在这路上,一个个说服师兄弟们,很快就捞到了两个原本历史上就愿意南下避祸的师兄弟,程秉和刘熙。

表示愿意先搭孙乾的便船、南下去刘备那儿看看,如果不行的话,那就继续一路往南,去孙策、士燮那儿考察——

历史上的程秉,确实是一路南下,最后到了孙权那儿,觉得孙权还算优待文士,环境也安定,就留下了。

而刘熙似乎要求更高,也是因为历史上他南下时比程秉更早,到吴地时孙权还没上位,孙策还没死,而孙策不太重视这些做五经学问、却没有短平快实干之才的,所以刘熙对孙策都不满意,一直跑到交州士燮处才安顿下来。

孙乾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提前把一批师兄弟劝导南下,至于刘备能不能礼贤下士、留得住多少,那就是刘备的事儿了。

……

高密县地处深山之中,所以要去临淄,还是得先原路顺胶水而下、回到海边的下密县,再顺着海岸线西行。

诸葛亮和赵云一行在高密前后耽搁了不过两三天,再回到下密时,距离初次登陆已经是第五日了。

因为行程的关系,抵达下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所以众人还是决定入城歇宿一晚。

赵云耳聪目明,观察敏锐,距离城池还有两三里路时,便看到城头戒备似乎比五日前森严了些,战场直觉让他下意识觉得不对劲,便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出于谨慎,就没有急于进城,到城门外后先令从人查问了一番。

好在郑玄在下密的威望也非常高,守城县尉和一名调来的曲军侯,听说郑康成公下山,连忙亲自过来迎接,并且解释了为何入城搜查如此严密:

“请郑公见谅,只因五日前有管承麾下海贼入寇,在胶水河口小镇被我军杀了数十人,为首的头目还是管承的一个族弟。据说消息传回沙门岛、管承大怒。

我等上报到郡中后,郡里特地派了几个曲的人马,分守周边数县,以防海贼报复。所以这几日排查严密了些,唯恐有海贼斥候混入城中为内应。若是过几日风声再紧些、确认管承有出兵的话,怕是下密等地都要封锁城门,禁止进出。”

诸葛亮跟在郑玄身边,听了这解释,不由有些鄙夷,不过事不关己,他也不会表露出来。

赵云作为武将,那鄙夷之色就更明显了:海贼肯上门报仇,这是好事啊!平时躲在海岛上,想要追杀,他们还能在各个岛之间流窜转移,抓都抓不到。青州袁军居然就没想到故意卖个破绽诱敌然后痛歼之?

但诸葛亮不说,他也就不说。

一行人当夜在下密县城里歇息,睡了个好觉,次日起来时,正要收拾启程,却意外发现,下密县居然真就被封闭了城门。

崔琰代表郑玄去找县尉和曲军侯了解情况时,才发现城内已经有些慌乱,各种消息乱传。

“不好了!管承居然亲自带着海贼来下密报仇了!怕是有两千海贼啊!”

“管承居然敢冒险走远海!从东莱一路往西、再折向西南,直扑我下密!沿岸其他县都没发现贼情!这可如何是好?”

崔琰不懂军事,从县尉和曲军侯处了解完情况后,也是有些慌张,立刻回去向诸葛亮和赵云汇报。

……

诸葛亮听了崔琰的转述后,倒也没有惊慌,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管承不过两千海贼、就能让北海郡如此惊慌?北海都尉为何不集中兵力,设伏诱敌一战呢?非要每县分驻一个曲。如此以海贼之来去如风,行踪不定,每到一县,守军实力必不如海贼。”

崔琰听了诸葛亮的建议,也是苦笑道:“或许北海都尉管统确实谋略欠缺。但也可能是管承耳目众多,每县都有黄巾余孽与之勾连。所以管统担忧就算故设虚实、也容易被管承看穿,反而遭到避实击虚。”

诸葛亮听了这个解释,也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管承这种原本跟随管亥占据北海很久的地头蛇,一旦退到海岛上当海贼,在当地确实容易残留很多眼线耳目。

这样管承有机动优势,每每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管统的一个薄弱点。以至于青州海贼总兵力不过三四千,却能在袁谭平定青州后一年多都灭不掉。

而原本的历史上,这管承还能再嚣张三五年,一直到曹操入主青州后,才旋即被灭。

不过,就在诸葛亮唏嘘袁谭治军和谋略不行的时候,一旁的赵云却似乎想到了什么,主动开口:

“先生可是担忧我们被围在下密城中、耽误了去临淄的行程?若是本地郡兵敢于一战,云倒是愿意带些人,择一黎明时分敌军松懈之机,杀出城去破敌中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