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宗教和科技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并且高水平的技术发展不一定意味着高度文明。作者还指出,尽管佛教和儒家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但它们并没有产生高度发展的经验主义科学。作者认为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些宗教并没有根植于适合科学探究的稳定文化环境中。此外,作者认为一个宗教的深度并不一定转化为社会权力或实际效用。相反,普适性和简洁性等其他因素也是重要考虑因素。最后,作者指出,尽管深奥的哲学很重要,但它并不保证在世界上取得成功或具有相关性。 这篇文章谈到了学问、宗教和精神形态领域中的深度与实用之间的平衡问题。作者认为,过分追求深度或智慧会限制其自身的普及程度,而越简单可重复的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容易接受。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不同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能与其哲学深度无关,而取决于其普适性和简洁性等因素。作者指出,佛教的哲学基础并非悲观,而是强调人心向善,但很多民众只能理解表面的“向善”,高深的佛学思想则很少为普通民众所了解。实际上,许多宗教都存在权宜之计的现象,即市面上公开给民众的教义是“权教”,而真正的本义和真义则是“实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因此,了解不同宗教和哲学背景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进行交流探讨,才能建立起更宽广的视野和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