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不需要出口换汇,制作成8斤的双人棉被,可以制作200万床棉被。
当然相应的被套需求量也增加很多,再分配4000吨用来织布,总共减少1.2万吨的出口用来满足国内新增的额外需求。
国际市场上的棉花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每吨,离瓯洲、日笨、港城市场越远的卖得越便宜,因为运输保管费用的有区别。
我们的棉花主要是卖到日笨、港城,路程算是近的。
1.2万吨的棉花出口金额大约是12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953.6万元。
这么点钱,用猪肉罐头和火腿肠来弥补棉花的外汇是完全可行的。
几个月以来,华北几省的猪肉产量是肉眼可见的增加,发酵饲料和配合颗粒饲料两项技术推广到全国已经是日程中的事。
再不想办法拓展出口就又要号召大家多吃猪肉了。
娄晓娥在李铭身后看了一会儿,出言道:“四千万斤而已,可以让内地加大猪肉出口到港城。”
“咱们公司的肉丸子在日笨市场特别受欢迎,一直是供不应求。”
“因为产能的限制,现在只供应了港城、薪加坡、日笨,其他的南朝藓等市场都没有去开拓。”
“正琢磨是在薪加坡还是傣国建厂,专门生产肉丸子。既然内地有足够多的猪肉,新工厂可以建在港城的新界。”
李铭疑惑道:“镁国的猪肉产量不是很大么?港城进口不到镁国的猪肉了么?”
镁国猪肉的产地收购价大约20美分/镑,也就是人民币0.4924元每斤,价格和内地的差不多。
这还是1966年镁国的通膨开始起来了,猪肉涨价之后的价格,之前好多年15美分左右。
娄晓娥解释道:“美国猪肉的价格完全是市场化,经济学家们都认为镁国的通膨降不下来,猪肉价格必定要上涨。”
“傣国的猪肉价格还行,林昌久经理他们给的方案是采购傣国的猪肉。”
“内地的猪肉要增加出口的话,那就优先选内地的猪肉,内地的价格稳定,很适合当做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地。”
这也是几十年后,内地的生产成本增加后,国际竞争力依然非常强的其中一个因素。
稳定的汇率、稳定的价格、稳定的质量、稳定的供货时间,这是大中型企业的最佳供应商。
李铭微笑道:“镁国要真那样的话,咱们没白请那些经济学家到港城。”
“猪肉用量那么大,只要有个5%的价格差别,咱们也可以省下很多钱。”
娄晓娥随口说道:“还不是因为瓯洲现在乱糟糟的,大家都认为美元短期内不会贬值。”
李铭摇摇头,“镁国人是逮着瓯洲使劲薅。”
几十年后也是如此,镁国时不时薅瓯洲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