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投资了很多,只适合慢慢的收储,继续大量购入会导致港城房价暴涨,造成普通人买不起房。
没有需要大量投钱的好的产业,李铭也就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持教育。
投资教育永远不会亏。
李铭设想的‘中文教育基金会’在镁国很容易就注册好了。
火速在港城成立了分会,娄晓娥的父亲担任了理事会的会长。
又邀请了总商会的周会长,市政局的胡议员、叶议员,前议员陈律师等社会名流担任理事。
特意在一些非宗教机构所属的小学设立助学金,帮助那些恰好没有资格申请‘华侨日报助学金’的困难学生。
港城分会每年最少200万港元的资助金额,可以资助1万名左右的学生。
港城的报纸虽然喜欢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教育方面的好事也挺热衷报道的,港城又是一番热议。
当然了没多少好事能成为新闻。
新闻一般是坏事。
港城的报纸尤其如此。
‘旺角两伙青年斗殴捅伤一男子当场死亡。’
‘70岁老翁于元朗大马路上被刺送医不治。’
‘牛头角下邨有一少妇被刺二十一刀惨死。’
‘跑马地翠景楼新屋主拆灶惊现妇孺碎尸。’
娄晓娥晚上下班回来,抱怨道:“港城的治安很不行呢。”
“你之前说的港府会找警队算账,好像没动静呢。”
李铭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估计他们还在相互扯皮吧。”
“可能又被收买了吧?港城的事情,只要有钱就没事。”娄晓娥现在也很懂港城的套路。
李铭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关系变化快,治理会跟不上。”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以后内地也必然会这样。”
娄晓娥疑问道:“避免不了么?”
李铭随意道:“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做到,那就是管理严格,能做到令行禁止。”
“人心难测,一个小城市还有可能,地方稍大一点就不可能了。”
娄晓娥坐到他身旁,“你不想管港城那些贪钱的事也是因为这个么?”
“这倒不是,我主要是懒。星辰公司要是有这样的人,坚决处理。”
娄晓娥郁闷道:“知道我们赚得多了,各部门都要我们涨规费。”
李铭明白她的意思,想让他出手教训一下那些索贿的,“我先拿警队开刀。”
“正好我最近比较缺钱,需要花一大笔钱。”
娄晓娥疑惑道:“是捐资助学的钱吗?我已经安排好了这个钱了。”
“其他的钱,不过也是用于教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