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臂兵将从他们身边走过,他的注意力自然也就被吸引了过去。
“咨议局入城公干。”
还未到靠到守城兵丁跟前,那独臂兵将便自腰间拿出一块牌子丢了过去,而那些兵丁则在接过牌子后麻溜地看了一眼便殷勤地将人迎了进去。
面对此等景象,人面广些的络腮胡倒还没什么反应,那年轻人却是被惊了一大跳。
“叔,这.....”
“噤声!”
距他们那庄子不远便有一卫所,在这年轻人的印象中,他们小时候那卫所庄子里就有不少残了,只是那些人没了生计都只四五年光景就都再没见过。
两相比较之下,他又怎会不惊讶于这独臂兵将的威风呢?
“这都是跟着太子殿下搏过命的,不是我们能够议论的,知道吗?”
“哦。”
待听自家叔父的解释,那年轻人当是有些似懂非懂,可他看向独臂兵将眼神中的羡慕却是怎么都隐藏不住。
也许.......似这等人物便能轻松将她救出来吧。
对于年轻人的羡慕,吴昌瑞自是毫无察觉。
不过他身为累世军户,又怎不知早年间的伤残兵卒会是何等下场?
如此情形之下,哪怕甚少有人当面表达过对他这般境遇的羡慕,但素来机敏的他又怎会一无所觉?
当然,在最初丢了膀子时,他也曾对尽力救了自己一命的郑大夫恼恨不已。
可那一阵子太子殿下隔三差五便会来伤兵营里转转,更还因他起了轻生之念而厉声呵斥。
如此,他也便打算暂时活着,等熬不下去再说其他。
之后,殿下一直领兵在外,来到伤兵营的次数也少了许多,他虽未曾如最初那般寻死觅活,但精神头却肉眼可见的一日不如一日。
到了那会,他也已想来,太子殿下那是天上的人物,又哪里来的功夫将心思花在他们这些寻常兵卒身上?
不过,他倒不是心生怨怼,说到底祖祖辈辈都是吃这口军粮的,轮到他遭这乱世也只是命数罢了。
就这么在伤兵营里过了三两个月,看着一个个兵卒伤愈离去,又有一个个新的兵卒因这样那样的伤而入了营中,他的求死之心虽也淡了一些,可对将来的恐惧却越来越盛。
直到那封谕令发来,整个营中哭成一片。
他们真的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太子殿下竟还记着他们这些废人。
殿下不但给了他们丰厚的抚恤,更还给他们找了一条体面的出路。
如此安排又怎能不让这些沙场悍卒痛哭流涕?
只是...........
吴昌瑞最终被安排到了地方,未能如其他那些人一般再回军中任职。
毕竟从表面看来他虽只失了右面的膀子并不影响行动,但鞑子那一脚终还是让其心肺受损却是和李朝东落下同样的毛病。
由此,他便在一个多月前跟着新上任的县令和咨议局的书办去了华亭。
“劳驾问下,衣帽巷怎么走?”
入了城门,吴昌瑞便直端端往城内而去,可当他走了几步却突然想起自己并不知道那联络的地点到底在何处。
如此情形,饶是他现在已是有了些身份的人,却也不得不转身朝那守城兵丁客气地问了一句。
“上官,直走第三个牌坊右转,再于第二个路口左转,待见两个石狮子再....”
那兵卒稀稀落落地说了几句,而吴昌瑞却只皱着眉头,似乎还在脑中搅着什么忧患左转石狮子。
“哎呀,上官,咱这里走不开,要不然就带着你去了。”
“大人!我知道!我能带你去。”
这般情形,那兵卒自是猜到这独步兵将的想法,可当他提前用话将其嘴堵死之时却听后面队伍中传来了一阵喊声。
“行,就你来吧。”
话音落下,本还在外面排队的年轻农人扭头说了几句便不顾那络腮胡焦急地目光,直接一路小跑赶了过来。
“他给我带路也算公干,这入城钱需得免了。”
“上官,这点小事哪里还需您亲自安排。”
待听那兵丁所言,吴昌瑞笑着点了点头,显然是对他们的态度极其满意。
这也难怪,此时的咨议局在普通百姓那里虽还名声不显,但其人员却已布到了江南各县,这些吃着官饭的兵丁们又怎不知这帮人都是曾跟着太子殿下出生入死的,哪怕咨议局还管不到他们,但添上几分恭敬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半晌之后,那年轻人按着吴昌瑞所言将其带到了一个宅子门口。
待到敲开大门,那年轻人只听一声“你先在外等着”,紧接着便见其人入内,而那大门自也关了起来。
对此,他倒也未曾觉得有什么不妥,说到底似他这等在地里刨食的便往寻常大户家里送炭柴时也只能在后门停下。
若非今日有人引领,他又哪来的资格在这等宅子门口等人?
更何况..........
约莫过了三四刻功夫,那宅子大门再次打开,而当他将才看到那独臂兵将的身影便立刻跑了过去。
“大人,不知您还要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