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选手一一上前品尝,味道真的不错,不愧是英国的顶级厨神,惠灵顿牛排做的就是地道,完整酥皮,皮酥香脆蓬松,中间的蘑菇酱干而不硬且味道香浓,菲力牛排烤到三成熟,呈现的粉红色十分诱人,肉质丰盈又软又滑,三者紧紧接在一起,几乎没有缝隙。
为了阻止牛肉汁渗至酥皮,在酥皮和蘑菇酱之间铺上帕尔马火腿,惠灵顿牛排的滋味又多了一分。我切了一块牛排,放入口中细细的品味,微微一笑,这次中国队也能赢噢?
哈!我的那个小秘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悄悄地再告诉各位看官一次,不管什么菜,什么吃食,只要我尝过,过了我的口,嗯哼~,就能做出来,做个八九不离十。
菜肴都用了什么食材,里面都有什么调料、调味品、辅料,我可都能吃出来,百分之百地做出来有些夸张,但做个八九不离十是没问题的,有时还会超常发挥,可以比原主做的还要好吃的噢。
哈哈!这可是穿越大神送给咱的福利哟,咱得物尽其用不是!我给他们开始分工,牛排由一位粤菜厨师煎,我炒制蘑菇酱,有的在做刷酥皮的蛋黄液,有的预热烤箱,大家各司其职地忙碌着。
戈登·拉姆齐在中英比赛区的中间地带来回踱步,观察双方正忙忙碌碌的人们。时而点头,时而皱眉,嘴里念念有词,只是选手们都在忙着,没人注意罢了。我想想戈登·拉姆齐做牛排的程序,开始复制戈登·拉姆齐版的惠灵顿牛排。
四五十分钟后,中英双方的惠灵顿牛排都已做好,晾了十分钟后切片,送到评委席,请评委、客人们、戈登·拉姆齐品评。英方选手的牛排一如既往地受得戈登·拉姆齐的毒舌,看着英方选手那副想把牛排扣在“狗蛋”头上的表情,我自觉有些不厚道地笑了……
只需要再过一会儿,看看戈登·拉姆齐对中国的牛排是如何品评吧,可以很自信地说应该差不了,不知“狗蛋”吃到和自己几乎如出一辙的牛排,那表情会是什么样子呢?真期待啊!我私下里想一定很有意思!
大家纷纷拿起刀叉,左右开弓,切肉,叉起,放入口中,细嚼,“嗯~?”怂眉,睁圆双眼;又切一块,再一次细品,不可思议啊,居然和戈登·拉姆齐做的味道几乎一样,但是细品之下,又有不同,好像比戈登·拉姆齐的更合乎大家的胃口。
我和中国的伙伴们,暗自欣赏着戈登·拉姆齐脸上那精彩纷呈的表情,都很是乐呵。我这位美女厨师是不是很厉害,我有些自恋地想着,夸着自己,当然这都是在我自己个的心里。做的牛排能让大家的表情这么丰富,太、太、太好玩了,哈哈!哈哈……
戈登·拉姆齐走到我跟前,说:“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我还以为是我做的牛排呐,您好棒。您是否愿意参加我主持的厨艺节目,或者到我的餐厅做主厨,或者……”
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婉拒了戈登·拉姆齐的邀请,如果有一天米其林有了中国餐馆,或许可以博取一席之位。戈登·拉姆齐深表遗憾,临走时说:“如果哪天你改主意了,随时欢迎你的参与,我的邀请对你永久有效。”我:“Thanks very much”
在中方就餐区来了一位客人,一位久居L市的华人,是老北京人,点了两样点心,一样是名为“见风消”的油糕,另一样是豌豆黄,还有两道菜:红烧肉,盘龙茄子。
我们二十多个选手,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即使是带队的范志强也不过三十冒头,如果我不是有两辈子的记忆,又恰巧祖籍是北京,常常听父亲讲过去老北京的那些点心好吃食儿,我们全队真就没一个人晓得“见风消”是什么了。因为在六七十年代知道“见风消”的人,就不多了。
“见风消”是元明时期便很流行的小吃。其皮极薄如纸,馅内有桂花、玫瑰、果料、蜂蜜。炸制时油温须控制极好,才可炸成两层焦脆而又柔软的油皮,入口即化。
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点这两样点心的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我就把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大家说了说:“这‘见风消’是样传统糕点,豌豆黄恐怕也不是咱们现在的惯常的这种做法,咱们还是派人去问个清楚的好。”
果不其然,我们派人去询问,通过电视我们听到老先生说着,他深藏脑海里的记忆:“小时候一听院门外,响起‘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的叫卖声,我就央着家里的长辈去买,那时的豌豆黄里的小枣儿可都是‘密云小枣’……”
“……可都是宫里传出来的豌豆黄的做法,那就是小枣是要去皮、核、杂质,打成枣泥或枣水,与豌豆粥合成一体,看起来色偏酱红,吃起来枣香绕口,不见枣形。”听老先生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都有数了,我做红烧肉和“见风消”,另一位做豌豆黄。
盘龙茄子就由范志强烹饪。我们都开始各司其职,忙活起来。不多时,我先做红烧肉,在红烧肉焖炖着的时间里,我开始制作“见风消”。红烧肉的香味四溢出来,无时无刻地挑逗着,人们的嗅觉,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惹得众人的唾液分泌旺盛,越来越多,不住地往肚子里咽啊咽。
有人闭紧了嘴巴,不住地吞口水,唯恐一不留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