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第129章 襄阳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襄阳风云(3 / 4)

马良站在原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伸手挠了挠头,如木头一般不知道如何是好。

“无妨,你只管念出来便是。季常和你都不是外人,我又有什么值得避讳的呢!”

诸葛明丝毫不以为意,只是催促着诸葛亮赶紧读信。

诸葛亮无奈,只要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低声开念。

其意大致如此:

“诸葛闻德吾弟台鉴:荀彧生于颍川,但久在许都,职责所在,不便远行。近日问诸葛贤弟之名,如雷贯耳。贤弟之智谋、运算、识人、断势,皆在天地之外,不在四海之中。如我芸芸众生,惭愧难当。”

“吾弟虽有大才,但并无大志。不强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造福一方百姓。昔日隐居襄阳,潜心治学,只望传道受业,开发民智。却被荆州氏族,百般刁难:蔡瑁烧学堂,杀你学生三十六人;张允屠灭西山,凡死者愈五百人!”

“如此罪恶,罄竹难书!贤弟受到的诸般委屈,更是令人闻之瞋目!”

“愚兄文若不才,愿代弟上奏天子,为贤弟正名。惩戒荆州氏族,为贤弟报仇出气。”

“册为天子门生,侍立朝堂,报效国家。”

“如此,方不负贤弟绝世才华!愚兄也可朝夕相见,多听贤弟教诲!”

“万种渴念之思,书中难以达意。期盼诸葛贤弟早日来许昌,荀彧每日倚门而望,期盼回复!”

一语道毕,万籁俱寂。

整个军师府,似乎都在这瞬间变得静寂如死。

诸葛亮手里端着信纸,心中震惊不已,身子木然不能动弹。马良站在就近的地方,诸葛亮所念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清清楚楚,此刻更是胆战心惊,一颗心乱跳的仿佛已经压制不如想要跳出腔子了。

唯有诸葛明,依旧从容的在大堂里来回漫步,轻轻的渡着步子。每一步都如此的轻盈随意,听起来节奏均匀,也足见他内心波澜不惊,静如止水。

诸葛军师在襄阳的所遭所遇,乃至与荆州氏族之间的矛盾,荀彧是如何知道的?

他远在许昌,怎会知道数年之前荆州的事情?何况那个时候,诸葛闻德不过是个寂寂无名之辈,岂会引起朝廷大员,堂堂荀令君的注意!

马良心中纳闷,诸葛明出来荆州,租赁马家的老宅,组建襄阳书院,地处隐蔽,又行事低调,所知者并不多。其后蔡瑁带兵火烧襄阳书院,连带书院中的学子一起焚化,此事可谓是做的决绝。若不是宅子属于马家,纵然是他,也不会知道这件事!

又如何会传到了荀彧的耳中??

诸葛亮心里,此事却又是另一种心境!

他初时并不知道少时抚养自己的族兄诸葛明来到了襄阳,否则也不会弃之不管,任由诸葛明遭受荆州氏族的凌辱欺负了!

至于诸葛明的所有遭遇和经受过的委屈,他也是在与诸葛明认识之后,从诸葛明和马良的口中得知。

三人每日里在一起勾画这荆州的发展大业,闲暇之际,往往带出几笔。而诸葛明也洒脱飘逸,对于自己曾经的低潮失落之事并无顾忌,也不在乎,诸葛亮但有所问,他都从不拒绝。所以久而久之,诸葛亮也了解的一清二楚了!

可是荀彧又如何得知的呢?

难道是……

诸葛亮眼神一闪,禁不住暗骂自己!

“糊涂!我真是糊涂!”

诸葛亮忍不住放下手里的信纸,伸手连续抽了自己两个清脆的嘴巴。

马良急忙往前走了几步,抢到诸葛亮的面前,伸手抓住他的胳膊:“孔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你要如此?”

孔明懊悔无极,并不说话,只是伸出另一只手,使劲的捶打着自己的额头,一副极度后悔愤恨的样子。

“是因为他们三个?”

忽然,站在身后的诸葛明淡淡的问道。

“嗯……”

孔明皱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把他们三个认作高士,认作异性兄弟,却没想到三人毫无节操,将我心腹之话,转手便告知了荀彧!”

诸葛明走到府门前,仰望着碧蓝色天空里飘过的朵朵白云:“如此说来,他们三个不但已经到了许昌,还投在了曹操的手下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必是如此。可惜我所识非人!”

“但荀彧此信,乃是离间之计。还望军师清醒头脑,莫要上当!”

“荆州氏族曾经对兄长虽有百般不是,但首恶蔡瑁张允已经授首就死。其他胁从者氏族兄长也似乎已经原谅了他们,又何必因此而再动干戈,再行杀戮……”

“何况若军师兄长离开荆州奔赴许昌,荆州又如何能存在?”

“枉费了我们这么多日以来的心血了。”

诸葛亮心中一阵紧张,又看了看诸葛明,一副淡然恬静的样子,丝毫看不出他内心的波动,心里更加没底。

他此番出仕,就是想以荆州为根基,跟随诸葛闻德,干出一番大事业。万一诸葛明怦然心动,如许昌跟随曹操做了大汉的官职,那荆州恐怕也会随着诸葛军师的离去而土崩瓦解,一切宣告解散了!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便真的身如浮萍,无所依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