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团看着像拳头那么大的一块块糖时,非常惊喜。就算这些糖只是甘蔗经过压榨、过滤、熬煮,做出来的粗糖,可他一点儿都不在意。
有了粗糖,白糖、冰糖还远吗?
“陛下,这糖做了多少?”
姜启见姜团眼中的惊喜,知道这次的糖应该没有问题。
“这些是快马加鞭送过来的,还有一大部分在路上。”
听到不止这点,姜团更开心了:“陛下有了糖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了。”
姜团的开心感染了姜启,他脸上露出些笑容:“是啊,有了这些糖,就能做很多事情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朕不打算把这些糖送到北疆。”
“为什么?”
姜团不太明白姜启为什么改变主意了,他们之前讨论糖的时候,说的是糖可以给士兵提供热量,帮助士兵度过寒冷的冬天,怎么现在对方说变就变?
姜启叹了口气,他难道不知道糖送到北疆可以让士兵们过得好一些?但是, 就算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这些糖送到那里,一个士兵又能分到多少?
一块还是两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这些糖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见姜团听完他的话,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姜启继续解释。
大夏的国库快要能跑马了,这不是个形容词而是事实。从大夏建立那天开始,那个地方好像就是个摆设,用到的时候极少。
作为一个帝王,姜启最大的梦想或者是目标之一,就是能把国库装满。
然而大夏从建立那天开始,就一直入不敷出,想完成那个目标看起来遥遥无期。
不过在这段时间,事情发生了些许转变,国库里竟然有了些收入。
这些收入分别来自豆制品、石磨石碾、火炕等东西。
最开始的时候,姜启只是想尽快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从未想过赚钱财。
可当这些东西开始出现在百姓中的时候,他发现朝廷能从中获利,而且获利的方式不止一种。
这其中一部分是教给百姓知识获得的收益。
本来为了尽快推广那些东西,姜启是打算无偿教给百姓。后来和大臣们商议过后,认为免费教的话,一些百姓或许会有顾虑,适当的收费,反而会让百姓放心且更重视。
姜启对这部分的收入本没有在意,认为不会有多少,可一段时间过去他发现,这部分的收入竟然非常可观。
百姓们觉得花费少量的钱财,就能学会一项技能非常划算,哪怕自己用不上可以教给后辈,万一后辈用得上呢?
出于这种心态,很多百姓都去学了。在学会的百姓当中,有些百姓贪便宜没去府衙,是偷偷跟着其他人学的,不然这部分收入还会更多。
对于这点儿,姜启和大臣们都不在意,在少许钱财和传播获得能量之间,他们肯定会选择后者。
另一部分是从商人那里得来的收益。
百姓自己做什么多多少少都有些困难,就算能做成顶多是自给自足,想大规模生产很难。
商人们就不一样了,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会努力大扩大规模。
姜启让人去和那些商人们谈判,让商人出钱购买技术和做生意的地方,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
商人们不傻,能看到豆制品和其他东西的价值,立刻挥舞着手里的钱币,跟朝廷买买买。
一些商人甚至为了一些较好的地方,使出了大夏版的商业竞争手段:大打出手!
等卖完那些技术和地方,姜启发现这个方法赚钱快极了,简直比抢还快。
商人们能看到那些东西的价值,朝廷有那么多厉害人物能视而不见?指定是不可能。
于是朝廷第三部分的收入就来了。
朝廷专门选定了些地方没有卖出去,由朝廷开一些作坊、店铺来运营,一段时间下来,已经开始有了收益。
三部分总到一起,姜启发现那些收益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一直空空荡荡的国库竟然稍微多了点东西。
虽说不能完全支撑一场战争,但是给边疆多打造一些兵器,多运去一些粮食完全可以。
有了之前的甜头,姜启现在看到糖,第一反应是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明白姜启的想法,姜团觉得对方的想法没有问题。
把这些糖送到北疆去,确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以大夏现在缺糖的状态,把糖当成商品卖出去获得的利润将是海量的。
糖的重要性,从它被认定是战略物资就知道了,在大夏起到的作用,应该不会比现代少多少。
明白这一点,姜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想把糖拿出去卖没有问题,只是在卖之前,陛下应该暂时把糖看的重一些,最好和盐、铁一样由国家来运营。
那些甘蔗田,也就是柘田一定要保护好,不然一些人看到糖的利润会不择手段。
对了,卖的时候最好不要就这样去卖,可以让少府的工匠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来白糖和冰糖。
尤其是冰糖,那是一种像冰块似的糖,在外观上很有吸引力,做出来之后给它做个广告,哦,就是编个非常唬人的来历,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