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步骤没问题,材料比例没错,准度把控温度,姜撞奶其实很容易成功。
等了一会儿,姜团觉得时间差不多,他亲自把陶碗的盖子掀开,仔细看了看。
嗯,卖相看起来还行,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他从宁铃手里拿了个勺子尝了一口,口感可以就是稍微有些辣。
为什么会辣呢?他姜汁和牛奶严格按照以前比例来的,难道是大夏的姜格外的辣?
就在姜团要去生啃姜片,尝尝大夏的姜是不是比现代的姜辣时,他眼一瞥看到了装着麦芽糖的罐子。
鬼使神差的他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从罐子里弄出来一点儿麦芽糖尝了尝。
姜团不是特别喜欢吃甜食,不过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吃过种类繁多的糖类、甜品的现代人来说,他还是能吃出来一些甜度的差别。
尝过之后他发现,大夏这种纯纯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麦芽糖,比现代的白糖甜度差了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他这次指导别人做出来的姜撞奶比以前自己做的更辣一些。
“王爷,有什么不对吗?”
“你尝尝,是不是有点儿辣了?”
嘉肴在姜团掀开盖子的时候已经两眼放光了。
他以为菽磨成浆制作成豆腐脑儿,已经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了,没想到牛乳和姜汁也能做出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
这真的不是仙法吗?
出于震惊和好奇,姜团让他品尝的时候,他没有拒绝,拿起汤匙小心地挖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那嫩嫩滑滑的口感,和刚做出来的豆腐脑儿不相上下,不同的是,豆腐脑儿没有这个叫姜撞奶的东西口味丰富。
一口下去牛乳特殊的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口腔,接着是甜味和辣味,甜中带着微辣,让人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而姜团说的有点辣儿,怎么说呢?他尝不太出来。这倒不是因为他没吃过这东西,不知道这东西该多甜多辣,而是他真心没觉得有多辣。
“王爷,下官没有觉得很辣,甜度合适。”
合适吗?姜团又尝了一口,依旧觉得比自己之前做的要辣一些。他又看了一眼放麦芽糖的罐子,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儿,明白了。
大夏人甜味来源少,吃的也少,有些人一年到头,可能除了一些水果之类的东西根本吃不到其他甜味。
现代人呢?甜味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不是为了健康着想,有些人恨不得早中晚一天三顿甜食。
一个偶尔才能吃一次,一个经常吃,大家对甜味的接受程度当然会有差别。
他明知道大夏人吃的甜食少,明知道大夏的糖没有现代甜,怎么就没想到大夏人吃的甜度跟现代人吃的甜度不一样呢?
他突然想起来一个事情,说国人出国后去吃外国的甜食,那些外国人吃起来味道正好的甜食,国人却觉得甜的快要被齁死。
现在他和大夏人属于身份调换,怎么就理解不了了呢?行吧,既然大夏本地人说合适,那就这样吧。
尝完姜撞奶,双皮奶也好了。
姜团看了看,从品相来说双皮奶没有姜撞奶做得好,好像有点儿不成形了。
外表不好尝起来味道倒是不错,牛奶的香味中带着微甜,再放上加了麦芽糖的熟红豆,在视觉上立刻鲜明很多,应该很符合孩子的口味和审美。
“这个做的不太好看,应该是火候和蒸的时间的问题。”
对于厨师来说,只要知道配料和制作方法,想把一种东西做好,长时间的练习是避免不了的。
听姜团说是火候和时间的问题,嘉肴立刻保证:“王爷放心,下官多试几次一定可以做好。”
厨师都保证了,姜团自然是相信的。两种甜品做完、品尝过后,他又补充了一些事情。
比如他的做法算是比较简单、偷懒的做法,有的人对放糖的时机、搅拌的均匀度以及蒸煮的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嘉肴要是想做的更好,可以细细研究一下。
再比如,双皮奶做好后可以冷藏一下口感会更好,除了红豆之外,还可以放一些其他的水果来点缀。
俩人在交流甜品的过程中,嘉肴被开拓了眼界,姜团知道了大夏夏天也是有冰的,夏天的时候冷藏也没有问题。
知道大夏有冰姜团很开心,这样一来他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下别的甜品?
嘉肴不愧是专业的,接下来他没有姜团的指导,自己做了几次双皮奶和姜撞奶,到第三次的时候,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比姜团在现代世界用各种辅助品做出来的都好。
见嘉肴这么给力,姜团觉得自己以后能不能吃一顿合口的饭菜,可能要靠对方了。
他开始跟对方安利馒头、炒菜,希望对方能靠着他的讲解把实物做出来。
嘉肴现在越发觉得自己之前的犹豫是个错误,他应该早些想办法见一见姜团的。
看看现在,他只跟对方接触了这一小段时间,对方已经教会了他两种甜食的做法,又跟他说了好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东西。
“把那种叫酵母粉的东西放进麦面里,蒸出的麦饼会变大变蓬松?铁锅放油炒出来的菜会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