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了想,又问小雪:“你们这边是不是连很多大人都不识得字的?”
小雪认真地想了一想便说:“我们这里真的没有几个人认识字的,只是认得一些钱币上的数字而已。”
苏小雨便知道自己想对了:这里真是文化的荒漠。
虽然自己真的有点像为何不食肉糜的那个皇帝,但她却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
十分适合现在的自己来做的。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次她相信她一定能行的。
她赶紧拉着小雪的手说:“小雪,我想好了,不如我们办一个扫盲班吧?”
小雪有点糊里糊涂的:“什么叫扫盲班?”
苏小雨简略地向她解释说:“扫盲班就是教扫除文盲的活动,就是对不识字和只识一点字的人会认字,你说这个好不好做?我们这里谁想谁都可以来读,只要来了,都教。”
小雪有点犯难地说:“我不懂得啥的,只知道那些村民把他们手里的那点钱宝贝得像自己的命似的,我觉得有点难。"
苏小雨却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大商机,
于是,她便给莫小雪说了她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板想考验自己的三个手下,然后向手下去做: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员工出门便暗骂老板:他是傻子,和尚都没有头发,怎么可能会卖得出梳子呢?
第二个员工真的去的庙里,在他的求下,和尚看他可怜便买了一把梳子。
第三个员工也到了庙里去,他跟和尚说:“庙里面经常接受客人的捐赠,你把这些梳子作为回礼送给他们,上面写着“积善梳”三个字,并说可以保佑他们的,一来二去,保证庙里面的香火更加旺盛,主持觉得有理,一下子便卖出了几千把。
说完了这个故事,苏小雨便问小雪:“小雪,通过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莫小雪听得很认真,她想了一会儿后便说:“我觉得我跟你就像老板的那三个员工,我就像是第一个,认为和尚没有头发是推销不了梳子的,你却像第三个可以转个弯子发现和尚其实真的很需要梳子的。”
苏小雨听莫小雪说过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孺子可教也,你说得很对。况且我们不一定要他们全部给钱,他们可以拿一点粮食或者其他我们需要的东西来换取他们的学习机会。”
莫小雪虽然说得不完全,但对于她来说已经很好了。
苏小雨继续对她说:“向和尚卖梳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所束缚,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观注别人的需要,即使这些需求看似与常理不符,但只要能够满足,就有可能赚到钱了。“
莫小雪一听,便明白了,对苏小雨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小雨姐一看便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个女先生,她说行便一定能行了。
她高兴地对苏小雨说:“小雨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办到的。”
这时,莫小松也走了过来,他早就在她们的背后听她们谈话了。
他也觉得非常吃惊,想来想去,觉得小雨的想法是可以实施的。
但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的。
于是,他便忍不住走了出来:“小雨,虽然你的想法不错,但我觉得办学可能我们不够条件,我也去过县城,看到别人的学校很大,有黑板,有课桌板凳,字部,笔之类的,但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怎么上课?”
苏小雨胸有成竹地说:“小松哥,这些都不是问题,没有条件,我们便要创造条件上吧。”
两兄妹都糊涂了:“怎么创造条件?”
苏小雨说:“我看你们的院子也算够大,收拾一下,便在这个院子里做课堂。多少人也能够装得下,没有黑板,这便是小松哥发挥的时候了,你用几块木板钉出一块床板那么大的木板,然后涂上黑漆,便可以做黑板了,没有粉笔,便可以用石灰自己做,没有字部,那还不简单,就在院子里面的泥土地上写,还可以擦开,重复利用,只要我们能都会他们便行了,你们说对不对?”
说得两兄妹都频频点着头说:“那就按你说的方法去做吧,不过,我们两个都是不认得字的,可以帮得什么?”
苏小雨笑着说:“其实有一个方法更可行,就是我当晚教会你们后,你们自己第二天便去教会别人,这样你们又加深了印象,又能教会别人,这样一举两得了。另外你可以帮我招生,就是找人来学,还有烧一些茶水,让上课的人喝。”
莫小雪又问:“小雨姐,如果下雨,下雪了怎么办?”
苏小雨便笑了笑说:“下雨,下雪便休息一下又如何,要不便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便可以了。”
“现在,你们觉得如何,这个项目能不能做?”
那两兄妹都没有说话,苏小雨便懒懒地跟他们说:
“现在,我的身体只能做这些,起码能减轻你们的负担,也能为我自己筹集一些治病的费用,如果做成功了,你们也不用出去辛辛苦苦一天只能赚一元钱了。”
这些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不相信他们不心动。
果然,莫小松便一马上前说:“好